一位妈妈接5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家。
进电梯时,趁着妈妈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女儿把电梯楼层啪啪啪按了个遍。
妈妈一抬头发现了,赶紧长按楼层按钮,取消不了了。
她忍住情绪,看着自己的女儿说:“宝贝,我是不是和你说了很多遍,在电梯里不要吵,不要跳,不要乱按楼层按钮。”
女儿只觉得好玩,摇头晃脑地不吭声。
妈妈极力忍着想揍她的冲动,提高了音调:“我是不是跟你讲过不要乱按电梯按钮?”
女儿感觉到了妈妈不悦的情绪,低着头应了声:“嗯”。
看到女儿低头,妈妈语气平缓了点:“那现在不能取消怎么办呢?别人坐电梯就要等很久了。”
女儿继续低头,默不作声。
妈妈说:“那这样,你按我说的做,可以吗?”
女儿小声说:“好”。
到了家的楼层,她们没有出电梯,一直在里面呆着,跟着电梯一层一层停靠。
每停了一层,有人进来,妈妈就和她一起鞠躬,让她和别人道歉:“对不起,是我乱按电梯,给你添麻烦了。”
头一两次,她觉得新鲜,照做了。
第三次开始,委屈、丢面子的情绪就上来了。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电梯一直下到1楼,一共进了8个人,她就鞠了8次躬,道了8次歉。
再从1楼按电梯回家时,女儿躲在电梯角落里,双手直抹眼泪。
回家后,妈妈抱着女儿问:“电梯一层一层停是不是很耽误时间?”
女儿点点头:“嗯...”
妈妈又问:“鞠躬道歉,是不是很丢脸?”
这时,女儿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妈妈拿纸巾擦了擦女儿的泪水说:“下次还乱按吗?”
女儿带着哭腔回答:“不按了,我再也不按了。”
女儿做错事,妈妈没有着急打骂,更没有置之不理。
而是让女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她为此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如果小事打骂,大事也打骂,也许会教出一个听话的孩子,却教不出一个懂事的孩子。
让孩子知道做事的边界在哪,远比让孩子听话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