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辈子,我们都行走在追寻幸福的那条路上,只不过有的人看到了幸福的踪影,迅速抓住了她;有的人则是一次次重演“与幸福擦肩而过”的忧伤画面。时常,我们会认为,幸福的程度取决于拥有世界的宽度和拥览信息的厚度,事实上,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影响生命质量的——是看世界的角度。
朋友北大传媒系毕业,一心梦想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为此,他奋斗了四年,疲倦时,他常常想象主持人在央视风光无限的场景,本科毕业之际,他用自己异常丰富饱满的经历向央视投递了简历,然而,事与愿违,天不作美,面试后的一个月,他收到央视“不予聘用”的邮件。
拒绝聘用的消息,本以为对于朋友是晴天霹雳般的冲击。当我们还没有想好如何安慰他时,他在聊天中这样说:“央视并不适合我!”
“央视并不适合我”而不是“我挥洒青春进入央视的努力付之东流”,对待境遇的眼光,看世界的角度,诠释了朋友在人生路上的段位层级。正是凭借着如此的段位级别和看问题的角度,后来进入一家世家500强企业的文化设计宣传中心,在自由的舞台上,一度将公司的文化氛围与外界口碑不断提档,赢得公司上下人员的好评 。
不是一些人拥有躲避挫折的巧妙天赋,而是在困境与摧残面前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思考方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与其怨天尤人直呼命苦,不如在试着在另一块领域里在中花树,满园春色,芬芳四溢,依旧不是一种梦中的奢侈!
02
之前,看过一位作家写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要把陌生人看成好人,因为这样总有一天你会遇到坏人;学着把陌生人都看成坏人,因为这样总有一天你会遇到好人!”
看似不合常理的言辞,却道出了人世间在诸多境况下睿智的选择,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筛选?
幸福与每一个人,仿佛都是等距离的存在关系,不会和谁特别陌生,也不会和谁特别亲近。但是,每一个人与幸福的亲切程度是迥然相异的,而这种差异性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则是取决于我们对幸福所下的定义,和睁眼看世界的角度设定。
这就是那篇经典的故事所诠释的道理:孩子打开窗,看到衰残的花草,看到荒凉的田地,听到乌鸟的悲鸣,更嗅不到花树的芬芳。父亲将孩子移到另一扇窗前,窗外呈现满园的生机,红花悦目,绿草赏心,伴着清脆婉转的鸟鸣。
“孩子,这才是你应该看到的世界!”父亲这样说。
诚然,世界在世间人眼前铺开完整的画面,有些画面是幸福本身,有些画面确实幸福的相反面。学会去恰当地摭拾人生,学会去在生活面前做出选择,亦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眼光去观览世界。
03
“你幸福吗?”
这是很早之前广受采访与追问的话题,也是如谜面一样神秘的人生命题。
幸福的内涵很难界定,幸福的外延又开阔广泛,人与人之间对于幸福的需求层级又各有不同。因此,幸福随着人与人之间选取的变量差异而相应变化。
有时,我们太过于贪心,希望所有的幸运降临在自己的身上,更糟的是,我们会倾向于“所有的厄运降临在别人身上”;有时,我们太过于狭隘,只期待顺风顺水的坦途,稍遇波折,便“觊觎”着覆舟沉沦的忧患,并且将点点滴滴的不幸福瞬间放大,硬是将平凡的生活想象成残酷的伤痕累累。
“潘多拉”魔盒,是戴在人类头顶的一种魔咒,寻觅幸福,摸索希望,躲避困窘,远离受伤,这成了人人祈求的诉愿。只是,我们常常会忘记,“潘多拉”魔盒,是我们自己亲手打开的,那么所需的幸福之园便要我们自己构建,自己选材,自己取料,自己设计面向阳光的门窗。
04
林语堂对于幸福的解释,最为朴实而真诚:“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林语堂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幸福信仰平淡而简单,也因为他选取对幸福定义的角度是那么细腻和真切。这印了那句很通俗的话——“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我们不可能幸福;以殚精竭虑的身躯爬行在富贵荣华的路上,我们会变得庸俗。当贪心狂妄与鸡毛蒜皮的计较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又何尝能听到幸福的轻轻脚步?在机关算尽、汲汲名利的交织中,我们又何尝能与幸福赴一场温柔的约会?
05
有人说,不必将幸福挂在高高的天塔之上,仰望的幸福,容易在不经意的夜里,被风吹散,踏在脚下的幸福,才会心安。
也许,平凡淡雅不失本真的幸福会比轰轰烈烈的誓言来得更长久,烟火人生,现世安稳,华灯初上的夜晚,有人为你做羹汤,在你未归时,为你守着一盏亮光;明朗晴爽的早晨,有人为你晾起衣裳,西风渐紧时,有人为你牵挂思量,我们便能在凡尘中伴着幸福的脚踪,细水长流,数遍流岚。
幸福不是惊天动地的璀璨辉煌,而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人间之鸟。
不要将自己定义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理念慌乱地比对,人生不同,幸福各异,守着自己的田园,耕种自己的春天,心安便好,何须贪婪?亦不要专注于旁人的生活圈,自己真实的生活范围远远别人看似光辉无限的生活圈来得温馨弥漫。
摒弃周遭的眼光,用掌握的细细微火,熬煮幸福的味道,用来源于自己世界的视角,品砸尘世里简单的幸福,将熟悉的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