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声声慢
宋代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词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易安《声声慢》一阕,连下十四叠字,张正夫叹为公孙大娘舞剑手。且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然此不过奇笔耳,并非高调。张氏赏之,所见亦浅……张正夫此论甚陋。十四叠字,不过造语奇隽耳,词境深浅,殊不在此。执是以论词,不免魔障。又《云韶集》卷十:叠字体,后人效之者甚多,且有增至二十馀叠者。才气虽佳,终著痕迹,视易安风格远矣。“黑”字警。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此词上片既言“晚来”,下片如何可言“到黄昏”雨滴梧桐,前后言语重复,殊不可解。若作“晓来”,自朝至暮,整日凝愁,文从字顺,豁然贯通。(《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二期)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这首词用了许多双声叠韵字。一开头就用连串的叠字,是为加强刻画她的百无聊赖的心情,从前人认为这是了不起的创造。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她心中的忧郁和惆怅。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因为词原来是唱的,要使人容易听得懂。刘体仁说这首词是“本色当行”,就是指它明白易懂而言。这首词借双声叠韵字来增强表达感情的效果,是从前词家不大用过的艺术于法。李清照是一个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有真挚丰富的生活感情,又有她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她确实当得起婉约词派杰出作家的称号。她这首《声声慢》词以细腻而又奇横的笔墨,用双声叠韵啮齿叮泞的音调,来写她心中真挚深刻的感情,这是从欧(阳修)、秦(观)诸大家以来所不曾见过的一首突出的代表作。(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沈祖棻《宋词赏析》:此词之作,是由于心中有无限痛楚抑郁之情,从内心喷薄而出,虽有奇思妙语,而并非刻意求工,故反而自然深切动人。陈廷焯《云韶集》说它“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正因为并非刻意求工,“一片神行”才是可能的。但说此一句“自然妥帖”,“无斧凿痕”,也还是属于技巧的问题。任何文艺技巧,如果不能够为其所表达的内容服务,即使不能说全无意义,其意义也终归是有限的。所以,它们的好处实质上还在于有层次,有深浅,能够恰如其分地、成功地表达词人所要表达的难达之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版)
【意译】
我茫然若失,四处寻觅,什么也没有找到,只感到我的四周是那么冷清,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心中忽然冒出一股悲凉之气。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这样的季节是最难以保养身体的。刚喝了三两杯淡酒,又怎能敌得过傍晚的一阵急风?正在伤感时,抬头看到一群大雁向南飞去,它们莫不是我曾经见到过的那群大雁。
只见黄花满地,堆积了一重又一重,如今,还怎么能摘取呢?我独自枯坐在窗前,怎样熬到天黑呀,窗外,细雨飘洒,梧桐叶儿翻飞,听着细雨打在梧桐叶上重复、单调的滴答声,就这样到了黄昏。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怎是一个愁字可以表达的呢?
【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词人在找寻什么,她失落的又是什么,找来找去,什么也没有找着,只感觉周围一片冷寂,周身一阵寒意,一颗心仿佛跌落到冰窖,凄寒、苦楚。此词写于女词人晚年,此时,曾经让自己牵肠挂肚的丈夫,离开自己已经很久,独居的日子满心悲凉。再没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悠闲;再没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待;更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
开篇七组叠词,由外部的动作写到内心的感受,寻觅是同义反复,“寻寻觅觅”更让人感到动作的多次无规律的重复,词人东寻寻、西觅觅、摸摸索索,她自己也不知自己在寻觅什么,这样的寻找,是诗人内心落寞的外化。“冷冷清清”是外部环境的冷清,也是词人心灵的冷清感。“凄凄惨惨戚戚”,词人的伤感之情更进一层,但具体词人为何伤感,却说不清,道不明。
七组叠词不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深入,节奏上也极富特色,朗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季节转换的时候,往往是疾病高发的季节,此时,最需要保养好身体。词人的心情也如这天气一般,难以保持愉快地心情,愁苦一片。作者在冷清寂寥的生活中企图借着“三杯两盏淡酒”抵御身心的寒意。可是怎能抵挡住“晚来风急”,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淡酒怎能消解词人心中的“浓愁”, 因为心情低落,喝到嘴里的酒自然也是“淡而无味”的,何况是三杯两盏。词人的独居生活总是与酒分不开的,寂寞孤独的日子,酒成了诗人生活最重要的消遣方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浓睡不消残酒”,“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的伤心由雁引起,这里融汇了词人视觉和听觉的感受,看到南飞的雁阵,听到雁凄寒的叫声,引发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在词人漫长凄凉的人生中,她已经多次在寂寞伤心之时看到过南飞的大雁,听到过这凄凉的叫声。“却是旧时相识”在一个更深地层次上写出了词人内心空虚和落寞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旧时的雁来,期盼中的丈夫的书信总能相随而至,而今看雁,只感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写的是视觉形象,写黄花,“满地”、“堆积”写出了黄花之多,同时给读者以愁绪堆积、凄苦飘零的感受。憔悴本是形容人的容颜憔悴,这里赋予黄花憔悴的形象。那满地憔悴的黄花,在黄昏时分,被笼罩在暮色的阴影里,孤独、寂寞、消瘦,诗人对黄花的怜爱,也就是对自己的怜惜,因而这孤独、寂寞、消瘦、憔悴也是词人内心的情绪感受和对自我形象的感受。“如今有谁堪摘”,花已凋零,自然不堪摘取。词人已至人生的暮年,深感自己老之将至,一事无成,人生空幻,无所依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百无聊赖的生活,只能静等时间流逝,坐在窗前,看天色一点点变暗,可是时间哪,你怎么就不肯快些走,这让我如何熬到天黑呢?这句诗通过词人的动作来写词人无着无落的生活状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望着窗外,在蒙蒙细雨中,飘落的梧桐叶儿,就这样,到了黄昏,“点点滴滴”,由视觉的梧桐、细雨到听觉的点点滴滴,词人细致地写出了细雨打在梧桐树叶上,繁密、清晰、单调的声音,“到黄昏”不但写出来周围环境的昏暗,同时写出了细雨淋漓,雨声绵延,无休无止,点点滴滴地单调、乏味地响了很长时间。这里的雨声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词人内心那杂糅着烦乱心绪寂寞心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刻,眼见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点点滴滴打在梧桐叶上的单调重复的细雨声,难熬的黄昏时刻,怎是一个“愁”字可以表达的。“愁”是全词的词眼。整首词词人都笼罩在一种无法言说孤独、寂寞、凄凉、伤感、烦闷,无着无落的情绪中,词人想反抗这无由的情绪,可以最终却深陷“愁”网,越是挣扎,越是深陷。
2018/2/3
PS: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打卡第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