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13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今天才看完《深入性能测试-LoadRunner 性能测试、流程、监控、调优全程实战剖析》的第2章, LoadRunner 基础知识。越看越发现自己从开始写 LoadRunner 脚本,到执行脚本,到了解怎么监控服务器CPU和堆内存的使用情况,以为自己已经开始慢慢了解了什么叫性能测试,其实估计连1%都没有。
而且在此之前,也没有深入了解过 LoadRunner 这个工具本身,就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应该把性能测试和工具本身分开去学习,工具只是一个辅助性的东西,很简单,而方法才是根本中的根本。有些性能测试文章或书籍的作者也是持这种观点,现在想来,本身没有错。但对于刚接触性能测试的小白来说,个人认为会产生一定的误导。
因为如果是一门编程语言,你可以说语言本身的学习很重要,在学习期间,不要过于关注工具,最好用记事本或 Notepad++。那是因为对于编程而言,开发工具只是一个编辑器,提高编码效率的工具而已。
但对于性能测试这种对工具依赖性很大的东西来说,在初期,如果纯学习方法,很多东西就只能停留于表层,流于形式,或者说纸上谈兵了。
以 LoadRunner 为例,大部分人初次接触性能测试,多半都是用的这个工具,它既然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化的软件,而且用的人很多,肯定是有它的优势或者说有它流行的道理。那如果能沉下心来,深入学习工具本身的工作流程、各个组件的使用方法、内部工作原理,然后再同步去实践,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记录问题,分析原因。
就这样一步一步坚持去做,当我自己有一天能很负责任的告诉自己,这个工具我已经能够用的很好了,而且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了。我相信,那时候的我,对于性能测试的理论方法或者说性能测试流程,不敢说100%的熟知,但也至少已经掌握了60%,剩下的40%就是系统地再去深入学习了。
对于方法先行还是工具先行?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先分析是什么方法,什么工具,再者也要分析学习对象是小白还是一个已经有丰富经验的人。
现在很多人在想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喜欢去网上看别人的入门经验帖,自己也需要很清醒地去判断,写那篇经验帖的人和你现在所处的阶段是否匹配,或者说他是不是站在你当下的视角去写的。
很多所谓的入门经验帖,我想都是一个从小白升级到专家或者说大牛之后,复盘自己之前的学习历程,再加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很多思考、总结和经验教训,精炼而成的。但这种“精炼”,也许会忘了最重要的“设身处地”。
所以,既然是入门经验帖,更希望地是能看到那些大牛们,高人们,能站在小白或入门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怎么样更容易入门或效率更高,而不能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去回首走过的路。
作者简介:13年测试 + 10年项目管理 + 10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