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主义”,这是很多人无法完全理解的一个状态。因为初期的目标和达到“完美主义”的过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追求的起点是什么呢?目标+行动。
社会中3 %有清晰长期目标者,几十年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同时,他们在完成短期目标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并获取更多的自信。
60%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是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但是制定目标的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践型,一种是理论型。
如果你没有把改变自我作为读这本书的目标,只是把它当作“疯子”的言论来读。那么,你不会有任何变化。你依然会在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中过着梦游一般的生活,你的目标永远只是目标。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hewitt曾经把完美主义性格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要求自我”型,他给自己设下高标准,而且追求完美的动力完全是出于自己。
第二种是“要求他人”型,为别人设下高标准,不允许别人犯错误。
第三种是“被人要求”型,他追求完美的动力是为了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总是感觉自己被期待着,时刻都要保持完美。
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是使人不断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压力下,它让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从而变得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它不仅使完美主义者本人觉得痛苦,更糟糕的是这种个性也会影响周围的人,例如一位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主管,可能会对下属也有同样的高标准与期待,搞得办公室里大家紧张兮兮;或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父母对于孩子有超乎常人的标准与要求,使孩子有了自卑心理,自闭倾向;亦或完美主义的妻子,要求丈夫尽善尽美,既要能力超群,能适应公司ceo到管道修理工的所有工作,又温柔体贴,照顾自己每时每刻的情绪变化,这样的丈夫常常觉得无所适从,怎样也不能令对方满意,这就埋下双方矛盾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