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部彭于晏主演的电影《悟空传》。说实话,一看到这类电影名字,我就脑补出了“猴王出世”、“东海龙宫巧取如意金箍棒”、“大闹天空”等画面。本以为这部电影应该拍的是一个挺燃的故事,结果发现原来是拍了个古装言情偶像剧。
这部电影不是西游记的任何章节,它讲的是悟空的故事。在天庭毁掉了悟空的花果山之后,悟空与花果山众生的命运便被天庭所掌控,于是他便决心跟天庭对抗,毁掉由上仙们制定的戒律。在天庭,孙悟空遇到了不能爱的阿紫(倪妮饰),一生的宿敌杨戬(余文乐饰),和思念着昔日恋人阿月(郑爽饰)的天蓬(欧豪饰),他们的身份注定永生相杀,但其实不甘命运摆布的又何止孙悟空一人?
看的时候就发现了,除了“神仙团队”的权斗与腹黑,当然是为了衬托悟空的反抗精神,还有“母女失和”的矛盾与冲突,剩下的就是两小无猜般的谈情说爱,没完没了谈了两个小时。讲真,若是我事先知道有人给我这样讲故事讲两个小时,我会做好随时撤的准备。
为了好奇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同样的观影感觉,我就去网上扫评论区,看了看影评留言,就看到了其中有一句最有辨识度的话:“我发现现在什么人都喜欢拍西游的电影,然后,这个猴子呢,也越来越不像个猴样了;故事呢,也越来越不是西游记了。”
仔细看了看该评论下方,发现其他人对于这个点评还有很多点赞支持的,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一起吐了回槽,有的说孙悟空的造型与样子比较伤眼睛,还有的说整个电影的构思与原著几乎无关,太商业化了,分明是想赚一笔钱就跑。
更有智商高的网友在替电影院中看了这部片子的朋友抱不平:“悟空传,还是悟空新编? 整部电影和悟空传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说有,编剧你出来,我问你开局的十分钟和最后的二十分钟的豪华特效是不是就花掉了整个制作的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经费,中间全程我都没get到悟空到底在做什么、想做什么,想模仿周氏无厘头却根本笑不出,我不知道在电影院看的朋友是什么感受嘛,反正我是看完懵了半天;另外,造型师有毒哈,上圣天尊那中间出现的小碎发刘海,出现一次我就笑一次。”
其实无意从带有感情色彩的角度去评判某部影视作品,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是仔细想想,不禁沉思: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孙悟空的故事?那么多电影制作者喜欢蹭“西游”或者“悟空”的IP,不少观众也依然很喜欢看讲西游故事的电影。
有86版的央视《西游记》珠玉在前,无疑这部电视剧是过往西游系列影视作品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标杆,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着孙悟空美猴王的样子与师徒五人去往西天路上历经九九八一难的坎坷曲折故事。因为六小龄童老师在扮演猴王形象与塑造人物神态上拥有无可挑剔的实力功夫,加之在那个什么条件都有限的年代,能制作出一部众人叫好、广为流传的电视剧实属不易。这部剧很成功,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给人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因为有了86版西游记,你之后看的所有关于猴王的影视都让你觉着这个猴子有点假,因为有了86版西游记,你对真善美又有了充实的期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可能不会再去看86版《西游记》,你会说它是个经典,但你不会再去看,更多去看的观众可能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而吸引他们的地方在于孙悟空的能力,他们都希望能成为拥有72般变化的猴王,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救他人。这也正是一部电视剧一开播就取得成功,以及后续能不断被重播的原因。
《大话西游》系列的两部剧同样让许多人留下深刻记忆,而这部剧的受众也已从小孩转变为成年人,孙悟空在这部剧中成为了牺牲品,悲剧在于他失去了最爱的紫霞,只能随着唐三藏西去,也许他会成为救苦救难的斗战胜佛,可是紫霞却永远的离开了,他习得了情感,所以希望的未必是受万人敬仰,更有可能是两人作伴。太多的人说自己是因为看了这两部电影而记住了那句经典台词,而事实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对爱情抱有美好期望而忘不了爱情誓言。到这里,孙悟空其实已不再是吴承恩原著与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那个神通广大的猴王了,我们此时称呼他为孙行者更为恰当。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动画电影,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拯救苍生,倒不如说是孙悟空完成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影视的上映期不仅收获了大量的低年龄段阶层观众,同时也俘获了一大批中年人的心。或许他的成功更在于帮助人们找回自己,回归原点,完成自我救赎。之所以喜欢这部剧,不是说它的3D效果怎么好,我更在意的是它的名字,没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名字简单,剧情也不复杂,笑泪皆具,大圣百折不挠重情重义的性格塑造,再疼也不能给小屁孩知道。
西游伏魔和降妖篇则是周星驰执导的两部影片,有很多人看完之后说并不好看,但票房很高,主要是冲着周星驰这个名字去的,可能比起以往的西游影片,这两部剧的确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比如,这里的猴子更加妖魔化,这里的取经之路更加冲突化,剧中更充斥着血腥暴力的成分,我妄自猜测,这大概就是周星驰想要的一个结果吧,或许星爷得罪了观众,但他更想做的则是还原一个现实,那就是更接近原著。很多人不喜欢这里面的孙悟空,因为他流露出的更多是狂暴,野蛮,是违背真善美的一面,但你忘了,孙悟空本身是个猴子,他具有兽性是理所应当。对此,引用周星驰说的话来回复那些看不懂的人:我拍的是悲剧,但大多数人却把它当作喜剧来看。
再加上这部《悟空传》了,我没看过这个网络版小说,但有过一些了解,应该说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是从猴王向齐天大圣转变的一个过程,桀傲不驯是他的主要性格,天庭毁了他的花果山,他便要冲上天庭,对抗到底。齐天大圣这个称号,其实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时兴起随意起的名字,有了大闹天宫,有了与天抗争,这个名号才是实至名归。
归根结底,每一部西游的影视都有自己的侧重点,86版《西游记》通过传统文化中的戏曲形式,更注重的是宣扬真善美;《大话西游》则是演绎一段前世与今生命运的注定,在爱情与使命同时来临之时,你终究要顺从命运安排;《大圣归来》或许是让我们学会自我解救,寻求本心;而星爷的两部剧则是为了让我们睁开双眼清醒看清楚世间万物,即便是孙悟空也可能与传闻中不一样;《悟空传》则更有可能是激发我们的斗志,让自己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抗争。
喜欢孙悟空的人很多,不喜欢的也不少,喜欢的总有自己的理由,比如孩子喜欢的理由可能是孙悟空能力非凡,可以做到各种不同寻常的事;青年人喜欢孙悟空则可能是受大话西游的影响,对爱情还存有美好期望;中年人喜欢孙悟空更多的则是自我的一种再认知。其实不管是因为何种因素,大多数人更侧重的应该还是大圣的那种抗争与磨砺精神,即使如来要困我,我依然会在受困之前与你斗争;即使命运来临,安排我去西天求经,我依然有爱,并且对那个她说出;即使天庭你毁我家园,杀我子孙,派来十万天兵围剿,我也决不投降,誓死抗争。或许用这样一句话更能形容,即,宁做一日齐天圣,不做永世斗战佛。
我们看悟空,事实上正是我们见自己,不远不近,他就在那里。所以,也别再吐槽孙悟空没有个猴样了,也许你看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附上经典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完)
欢迎大家畅言评论。本文无意从专业影评角度撰写,仅浅谈相关话题性内容,请读者朋友们包容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