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大诗人李白所写,各位我们今天不聊诗文,我们来聊一聊李大诗人这首诗中“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中的这位小谢酸甜苦辣咸的人生。
这位“小谢”因和“大谢”谢灵运同族,谢灵运生于公元385年,和出生于公元464年的“小谢”谢脁相对,所以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关于“大谢”谢灵运可参看本人的文章,《狂傲不羁终至横死的谢灵运》。)
这“小谢”前辈可是一位另大诗人李白推崇备至的人物啦,在多首诗中提及,可见崇拜的级别了,诸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句,《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中“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句等。
谢朓被誉为当世最出色的诗人,同时期的沈约曾评价说:“二百年来无此诗”;后来的同样诗文俱佳的梁武帝萧衍则评价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
那么这位“小谢”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据历史记载,生于464年的谢脁,字玄晖,今河南太康,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萧齐的一位诗人和文学家。
出身高门士族陈郡谢氏(谢尚、谢安、谢玄等),祖父谢述,为原宋初宰相的重臣;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母亲则是南朝刘宋的长城公主。
大咖们都一样,小时候的谢脁聪慧好学那是必须的。有家族入仕为官的基因再加上锦绣文章,公元483年,年纪轻轻的谢朓在二十岁时就入仕了。
一直到三十岁之前的近十年仕途中,担任的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衣食无忧的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
此段时间的谢脁凭着文才成为了当时的文坛领袖竟陵王萧子良创办的文学社团“竟陵八友”之一。二十七岁时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平乱期间,深受随王赏识。
在荆州期间,由于才华出众,遭到了长史王秀之的忌恨,时常罗织罪名加害,493年秋,因谗言被召回京都,此时的谢脁对结果如何是不能确定的。
以前他曾亲眼所见伯父因政治案件与舅公一起被处死的惨状,父母也因此事受牵连,曾一度被迫迁离京城。此事还历历在目,印象极深,此时的他因而感到仕途的险阻和前途的未卜。有其诗为证: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此诗的最后四句进一步的表达了作者对风云诡谲、杀机四伏的政局的巨大隐忧和惶恐心理,为自己戒,也为朋友戒。同时又是为了告知友人,并对谗邪之徒的极尽嘲讽之能事,作者的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但这十年可以说是南朝宋齐黑暗政治期间少有的清明时期,齐的建立者齐高帝萧道成在用实力逼迫宋顺帝刘准把地位禅让给自己的。
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期间,非常崇尚节俭,反对奢靡,而且以身作则,把宫中御用的凡是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铁器替代,衣服上的各种配饰一概简化,可见他的提倡节俭与身体力行。
高帝在位时期的执政愿景是“给我十年,黄金价如土”,就是说假如上天能给我十年的执政时间,我可以让人们富裕得连黄金都不过尔尔。
可作为天子的他,上天并没有给他十年的执政时间,在位紧三年就over了。(479年—482年在位,生于427年—卒于482年。)
这个愿景就落到了南齐的第二任皇帝齐武帝萧赜的肩上(482年—493年在位),武帝不负父托和人民的期许,在位的十一年间发展经济文化,社会较为安定,人民生活富逸,史称永明之治。
按理,把相对如此清明的政治环境延续下去,国家安定,人民长期享受美好生活是可期待的,可人算不如天算,公元493年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彻底改变了这美好的一切。
在这一年,武帝的身体状况可谓是每况愈下,随时都有去见祖宗的危险。但朝臣们对国家的未来并没有多少担忧,原因是齐武帝即位之初就把长子萧长懋立为太子。
可喜的是,这位太子性格忠厚仁孝,处事练达,很受朝野上下爱戴,十余年来从未出过差错,齐武帝对太子继承江山当然是很放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让齐武帝做梦也无法想到的是,正值壮年,年仅三十六岁的太子萧长懋突然病重了,最终医治无效后竟于同年正月病逝了。
几个月后,病痛的日益加剧,使他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人人都要面对的最终归处,大限快要到了。为了手中大齐江山的永固,继承人的问题不得不让重新考虑了。
眉目如画,容止美雅,写得一手好隶书的文惠太子的长子萧昭业映入了武帝的脑海。齐武帝对于孙子书法有非一般的喜爱程度,曾指示不得把萧昭业的手书随便流传出去,加以珍藏。
萧昭业的举止言谈,亦很受欣赏。当时齐武帝每五日问讯一次王侯后,就会常常单独的把萧昭业叫到帐内,特加抚问,叫他小名“法身”,极其钟爱。
萧昭业从小是跟随他的二叔,武帝的次子萧子良生活的,自小被娇惯,无人管教,成人后行为多不检点,时常做出出格的荒唐事,由于善于伪装和表演,其老爸和爷爷大都不知情,也就没有事发。
表演的才能在其父萧长懋病逝期间,尤其发挥的淋漓尽致,每次临哭时,都号啕不止,像是受不了一样,可是转脸回到内廷,便极为欢乐。(可见难掩提前数十年做皇帝的欢乐心情)
但随后让武帝疑虑的是,在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时,虽然他已经二十岁了,但因自小长在深宫,随后又随叔父外出多年,既不能体会祖宗的创业之难,又不懂政治,这国家的重担他能挑得起来吗?
对于这一问题,齐武帝的心中打起了鼓,对此确实没有把握。为此他曾考虑过其他的人选,次子萧子良无论从位次还是能力都是很好的人选。
萧子良任过会稽太守、扬州刺史等职,政治经验无疑比孙子萧昭业丰富的多;同时对于人才的招揽也是非常有一套,麾下有多位才学之士辅佐。
权衡后觉得,如果以萧子良为皇位继承人,他应该是能够胜任的。然而有些决定既怕不想,又怕想多了,此时的武帝也是这种境况。
如果立次子那就违背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古训,这样就打乱了皇位继承顺序,难免要出乱子。于是经思忖再三后,最终齐武帝还是决定立皇长孙萧昭业为皇位继承人,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为辅政大臣。
这样的搭配出事是早晚的了,在第二只靴子落地后没几天,齐武帝的病情开始加重了,病重期间,次子竟陵王萧子良带甲杖侍奉医药,为防不测,安置了多为亲信协助他处理事务。
被立为皇太孙的萧昭业在得知齐武帝病危后,立马赶来,但此时守在宫门外的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人,声言皇上有旨:无论何人,不得擅入宫门一步。
萧昭业自恃为皇太孙,未来的皇帝,但这些头衔此时都不管用了,无奈的萧昭业只好隐忍着,但也无能为力,此时此刻只有独自发呆的份了。
然而,还是那句,人算不如天算,昏厥没多久的武帝很快苏醒过来。看到皇太孙此时竟然没有在身边,政治的直觉告诉他情况有变。
急命近侍速召皇太孙萧昭业率甲士入宫,同时把朝中诸事交时任尚书左仆射的堂叔西昌侯萧鸾处理,紧接着下诏让各文武宗室辅佐皇太孙,及时避免了一场夺帝之争。
没多久,武帝病死,时任中书郎的王融等亲竟陵王派,素之萧昭业无德无能,不堪帝位,再次欲迎立竟陵王萧子良继位。
但阴谋却被西昌侯萧鸾知晓,萧鸾率兵抢先冲入皇宫,立马召集群臣上殿,在萧鸾的策划指挥下,群臣各整衣冠,跪拜新皇登基,如此这般,萧昭业在萧鸾的帮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史称前废帝。
新皇继位,萧鸾自然是加官进爵,阻挡他继位的竟陵王萧子良的亲信王融等被诛杀,没多久,时年仅三十五岁的萧子良也在恐惧和抑郁中忧郁而亡。
登基后的萧昭业正事一团糟,不是奇装异服就是斗鸡走马,而且还仔卖爷田不心疼,赏赐左右群小一出手就是百数十万,挥霍无度,宫中遍布着文物宝器,平时和宫女们抛掷击碎,乐此不疲。
这就给了大权在握的堂爷爷萧鸾以机会,公元494年,萧鸾引兵入宫,小皇帝萧昭业正裸体和宠姬霍氏饮酒呢,见此情景,自知无力回天。
随后,萧鸾以太后的名义废萧昭业为郁林王,迎立其年仅十四岁的弟弟新安王萧昭文为帝,史称少帝。然而,萧昭文只做了短短七十四天的皇帝就被萧鸾废为海陵王。
萧鸾自立为帝,史称齐明帝。和他叔叔齐高帝萧道一样,为了免除后患,登基后还没到一个月的萧鸾就派人暗杀了被废为海陵王的少帝萧昭文。
齐明帝萧鸾原本生性阴险狡诈,再加上自己的皇位是旁宗篡夺得来的(萧鸾是南齐的开国帝王萧道成的侄子),因此对高帝萧道成与武帝萧赜还在世的子孙们进行了残酷的杀戮。
如此的杀戮无疑给政坛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一些大臣们也有了离心的想法,为了加强和巩固皇权的统治,萧鸾长期深居简出,时常派出重兵监视那些认为有异常举动的官员。
时任会稽太守的王敬则是谢朓的岳父,由于他是原齐武帝的亲信猛将,因此萧鸾对他是很不放心,经常是加派重兵监视,此时的王敬则不免心存畏惧。
于是就派他的儿子去找女婿谢朓商谈,因为此时的谢朓是萧鸾长子的红人,前不久亲见过萧鸾同室相残,刀光血影杀戮场面的谢朓害怕自己也被误解卷入其中,竟然把小舅子扣住,并且告发了岳父王敬则,结果导致了王敬则全家被杀,举报人谢朓因大义灭亲,举报有功而升任尚书吏部郎。
谢大诗人的这一大义灭亲之举,导致了老婆的抱负,时常怀揣着刀要杀他,吓得谢大诗人是经常不敢回家。仕宦的同僚也没有几个赞许他的,相反讽刺他的到有不少。
齐明帝萧鸾在位的五年间(494年-498年),表面上崇尚节俭,下诏禁止地方向中央进贡,过生日时大臣敬奉的金银礼物也拒绝,还经常让人打碎一些供品,以显示他的节俭。
但他自己的宫中那可就是金玉满堂,华丽非常啦。他的堂弟尚书令萧颖胄就曾直言不讳的戏虐的说到:陛下你如果非常喜欢砸东西的话,最好把你宫里的那些宝物也一同砸了吧。
这就尴尬了,被当面戳穿,因是自己忠实的老部下,虚伪的萧鸾也只有忍着。公元498年,时年四十七岁的萧鸾因病去世。
次子萧宝卷即位,史称后废帝,这位新皇帝和他老爹废掉的前废帝萧昭业一样,把国家搞得是一塌糊涂,各地官吏腐败尤甚。
这就让一些辅政的权臣们坐不住了,于是就想废掉他的皇位,迎立始安王萧遥光为帝,此时身居高位的谢脁自然是他们争取的对像了。
孰不知谢脁的今日都是萧宝卷的老爸明帝萧鸾所赐,自然心向萧宝卷,但又不好对拉拢他的人直说这样的理由。只好说萧宝卷虽然昏庸,但他毕竟是明帝的亲儿子,这始安王毕竟是旁支呀。
对废掉萧宝卷帝位一事的态度很明确了,接下来的做法是再次用上了对付他老岳父那一套。哪知让这批人捷足先登了,先到皇帝那里诬告谢脁欲谋反。
皇帝原本就是糊涂蛋,再加上几个权臣的轮番诽谤,这罪就做实了,便将谢脁打入了大狱。至此这干人等还会让他活着出去吗,那是给自己自掘坟墓呀,于是,时年仅三十六岁的谢脁冤死于狱中。
临死前,这位大才子谢脁似乎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曾感叹地说道: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掉王敬则,可他却是因我而死呀,今天我的报应到啦,老天是不可欺瞒的呀!
诗人何曾不想远离这政治的是是非非,但他又舍不得真正放弃这仕宦,又想远离这朝隆暮丧的血腥场面,现实让他只能追求一种所谓“仕隐”的境况,一首诗道出了他的心声和矛盾的心理。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这是公元495年,诗人因得到齐明帝萧鸾的赏识而得以出任宣城太守。金陵出发逆大江西行,溯流而上,出新林浦是第一站。谢朓得意的以为可以远离世间喧嚣之地而感到高兴,于是欣然写下了这首诗,然而最终却没有实现。
对这位大才子的结局,我们不免感到惋惜,对生活在黑暗政治时期为了自保而作出的出格举动,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似乎也不能全盘的否定,但总感觉到有些许的不妥萦绕于脑海。
谢脁
轩辕
清发齐宋谢玄晖,
后辈诗坛立赞碑。
仕隐惧忧多幻化,
轮回天道命难违。
本文写作者: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