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柔肠,道不尽明月寄相思的深情;杳杳灯火,诉不尽千里共婵娟的温情;盈盈粉泪,言不尽明月楼高休独倚的哀愁。一纸红笺,记录了多少晓风残月里的离愁别绪。与我而言,中秋是象征阖家团圆的节日,可是在团圆时刻我却未能回到故乡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月儿圆圆人未团圆时,人们就只能通过天边的圆月来寄托内心的一份相思。这是中华儿女的一份情结,古往今来,人们对月亮就有无限的遐想,所以,月亮这一意象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不可或缺的描写对象,特别是在中秋佳节的时刻表现得尤为明显。曾经读到许多关于“月”的诗句,只觉得文采斐然,并没有领会其中的情感。可如今读到伤情处也会为之潸然泪下。我们难以体会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们如何才能相聚?聚之困难所以就只得通过月亮来表达内心的相思之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不少的文人墨客就会在如此感怀的时刻来写诗借以聊慰。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就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浩瀚无垠的海面上升起了一轮圆月,而我独自一人身在他乡。但我心里还在想着远在天涯的你也会和我一样在想着对方吧!我还想着她在妆楼颙望,风儿吹乱了她的头发,可她还是在期盼着我的回归。今夜月光盈盈而我相思绵绵,多情人总是会埋怨长夜漫漫,此情未央,此意难忘,所以思恋亦无度。即使路遥水阔也难以抵挡内心的思念。每每读来便觉得凄美。
中秋之夜除了对伊人的思恋,还有对故乡的思念。杜甫有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深刻地表达了一个身在异地的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份乡土情节,即使走得再远,最终还是被故乡牵绊着。因为那才是我们的根。在这象征团圆的中秋节里,谁又不会怀念家乡呢?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是作者对故乡的期盼,这份期盼里饱含了自己所有的感情,或许这便是源于一种对故乡的归属感吧!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笙箫散后,乃是一份浓浓的思恋之情。中秋之月熔铸着无数人的牵挂,或深或浅,都会在心头挥之不去。而漂泊在异乡的我,偶尔也会泛起心底的阵阵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