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3 DINO+29
那咱们进入今天的主题分享
阅读之路——阅读的样貌
这节课可能会比较枯燥。因为就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那这节课堂呢,适合于我们去给家长做“孩子为什么要阅读”这样的一个讲座,去给家长讲比较合适。
那在开始之前呢,老师也是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小问答,我现在发到群里。
老师在上课之前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答。主要也是为了了解家长对孩子阅读的一个态度,并且引起思考和家长对待这个阅读的一个差距。
老师在给我们讲的时候,除了这个小问答之之外呢,还引入了一个绘本故事,老师是这样说的,
他说我们是做阅读推广的,每个人都是爱讲故事的故事妈妈或者是故事爸爸。那我们用绘本来引起家长的共鸣,更显得我们专业和具有说服力。
一开始呢,是用了一个绘本,叫做《是谁的肚脐眼儿》。
为什么要引入这样一个绘本呢?因为乍一看到这个题目,是谁的肚脐眼儿,就是有这个惯性思维,觉得这本书只适合小年龄阶段,就可能是一到三岁的孩子去阅读,但是真正的让我们去引导家长去读这本绘本的时候,就说是谁的肚脐眼儿,去让他们思考,并且,并不是说只适合小年龄阶段的孩子去做,也是和我们成人,包括大一点儿的孩子,以及就是0到99岁的人都可以去读的,而且就是说读绘本的时候呢,会有一个思考力在里面,老年人去读的话,还具有这个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
譬如这个樱桃的肚脐眼,我们成人去猜的时候,不一定第一时间就会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那讲完这本绘本之后呢,老师又引入了另一本绘本叫我要拉粑粑
这本绘本的确是在我家孩子很小的时候呢,我也跟他讲过,但是,这个我要拉粑粑,这个细节,这个行为过程,就是说第一步,我们要去干什么,第二步要干什么的整个的行为过程,这本绘本里面体现的特别淋漓尽致。但是我在和孩子读的时候呢,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只是注意到了,哎呀,这个小熊,他着急的很,要去拉粑粑。但是推开每个门,都有其它的小动物,就是注意到每个厕所里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比如说这一张呢,哎呀,感应到有粑粑啦,小熊要去拉粑粑,但是小老鼠小兔子她也要去。
那这个时候呢,他们要去找厕所,就要推开门去找啦。
比如说这张推开门看到的是小猴子,打开门,小猴子在干什么,小猴子是脱下裤子,坐到马桶上要去拉粑粑,接下来他可能遇到了小兔子呀,小老鼠呀,还有大象,他进去之后,每个动物呈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蹲在马桶上,正要做这个拉粑粑动作的,还有的呢,已经拉粑粑完了,拿纸擦屁股的,还有呢,是冲厕所的,还有的呢,洗完手之后要擦手的。这怎么会不可能适合一两岁的孩子培养这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呢,我们在给孩子读的时候,那五六岁的孩子也是可以读的,因为它里面的这个插画,把孩子上厕所的一系列的这个行为习惯,都包含在每个动物的行为里面了,那包括我们现在成人去读的话,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祖爸个人观点,题外话:用这本拉耙耙绘本来举例,其实是不恰当的。
这一本就是典型的被诟病的中国快餐绘本,他太过功利,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纯粹是为了让孩子养成习惯,另外呢,这个绘本是用电脑制作的,线条粗糙,毫无美感可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这种书一般是摆在超市货架上的!
建议各位可以用《跑跑镇》或者说《好可怕的房子》去举例激发孩子的创意和嬉笑中养成好习惯。
老师只是用了这样两个很简单的绘本,引发家长的思考——不是说这么简单的图画书,只是适合小年龄阶段的,我们成人读起来,也是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那接下来呢,我们就进入主题
阅读的样貌到底是什么?
这个是分三个阶段,就是从零到三岁,三到六岁以及小学阶段。
那0-3岁呢,主要是孩子的阅读启蒙阶段,初期的亲子共读呢,是播下幸福的种子,完成阅读基础的奠基,发现新大陆的过程。
那我们开始先讲一下,第一阶段零到三岁,零到三岁呢,这边又分为三个阶段,零到12个月,12到24个月以及24到36个月这个阶段。
婴儿时期:孩子拍、打、抓、咬、丢、翻书的行为是发现新大陆好奇去探索的阶段,是初步建立与书的联结的阶段。有数据分析表明如果从0岁开始进行亲子阅读,孩子会在1岁八个月~2岁两个月形成固定的阅读习惯。
固定的阅读习惯呢,就是说,比如说每天晚上,睡前他都会找书,让你给他读,或者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他都会拿书,然后让大人来帮他讲故事,这就叫做固定的阅读习惯。
0到12个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遇到很多家长,我们在给他推荐这个阶段孩子也是可以读书的时候,家长会反馈回来说,这个阶段孩子,他就压根没有读书的意识呀!然后孩子什么都不懂,怎么去给他读呢?那其实孩子在这个阶段呢,的确是从一个无意识到有意识地阅读阶段开始的,孩子是在一个探索发现新大陆的过程,是从无到有,从不了解到了解的阶段,这个阶段呢,是重点在人而不在书。
12到24个月,孩子是语言和行动的一个敏感期,孩子会通过语言和动作去探索,他会探索这个书到底是什么呢,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我是谁呢,我会拿书,用来做什么?他会有一个这样好奇的探索。
24到36个月的孩子呢,他是这个阅读基础的奠基,是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完成了探索,知道书的用处是什么,这个时候呢,重点,变成熟。
3~6岁是为成为流畅阅读和自主阅读做准备。是幼儿借助于图画、成人的讲解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以伴随阅读为主要形式,以提高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经验和展开阅读交流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
这个时期的孩子呢,是通过这种你给阅读,积累较丰富的口语经验,并具有对语言的敏感度以及口语词汇的丰富性。
这里一定要跟家长强调,这只是他们在做准备,而不是真正的能成为一个自主阅读的孩子。
成为流畅阅读者的能力:
提问—推理故事情节—发现主要线索反思的阅读—预测—验证预测—反思
这里举例用的绘本是《母鸡萝丝去散步》
有很多家长会说,我们有教他识字,认字了就能自己看啊!
这个阶段的孩子,即使是认识了字,但是放到一个一段文字里,他并不理解。而且呢,大量识字是在小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所以我们要给家长灌输一个理念,陪孩子亲子阅读呢,至少要读到小学的二年级下半学期。
这个时候,我们陪伴孩子阅读,让他为成为流畅阅读者做准备,那需要一些策略和预备,就是我们在和孩子阅读绘本的时候,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对这个故事有进行推理,发现主要线索,再反思的一个过程。
讲到这里,老师是讲了一个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案例。比如说他会问,母鸡萝丝要去散步啦,那除了母鸡萝丝,画面里还出现了谁?
家长会注意到,说出现了一只狐狸
那就是狐狸,要干什么呢?
那我们就是一个推理故事啊,家长可能说,如果说他没读过这本书,孩子没读过这本书,他可能会说是要找萝丝一起去玩。
那我们也没有必要说批判孩子说错了或者怎么样,因为这是没有对与错的,那可以按照他的这个节奏继续读下去——萝丝散步的过程中呢,这只狐狸一直跟着他,而且是偷偷摸摸的跟着他,就可以问孩子,如果说你想和另一个小朋友成为伙伴,成为朋友的话,你会偷偷摸摸跟着他吗?可能他的判断是有误的,那我们就给出了他这样的一个线索,让他反思,原来自己的判断是有误的。
就是通过这样的问题呢,然后孩子对这个故事情节具有一个预测,预测之后呢,再进行一个验证和反思的过程。
那什么是自主阅读呢?
第一个能力就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的能力,第二个是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的能力,关注文字和符号的作用,那这里有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听到一句这样的话,
看见黄蜂莉莉跑,
看见蝴蝶丽丽跑。
那同样是跑,但原因是不一样的,那孩子通过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的能力,他的脑海里也会有一个画面。那画面出来的话,他的感受是不一样。
比如说看见黄蜂莉莉跑,那孩子就会想到。那可能是因为黄蜂是蛰人嘛,莉莉是害怕的,要赶紧跑掉。
那看见蝴蝶莉莉跑,它呈现出来的画面。就是因为蝴蝶很美丽,翩翩起舞,那莉莉要追着蝴蝶跑。
还有一个例子,生气和愤怒,如果说单纯的给他这样两个字,孩子不知道生气和愤怒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通过阅读绘本,孩子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因为会有插图,他看到生气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愤怒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很容易就会区别二者的不同之处。
(所以愤怒和生气到底有什么不同?ʘᴗʘ)
能力方面,见下图
上下两图范例,亲子阅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接下来,就是小学阶段呢,是进入了真正的阅读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从一开始的想象力,感受设计理解能力,到这个阅读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批判能力的转变。
这阶段,家长也有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时候阅读最重要?
那肯定是什么时候都重要,但是越早开始越好。
第二个问题是,家长在什么时候最重视阅读呢?
这个普遍的问题是到了三年级,因为三年级的时候涉及到孩子要开始写作文了,那这个时候就觉得阅读很重要,才开始抓。
第三个问题呢,是说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孩子,在第一次遭遇学习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期?抛出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提示家长,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那孩子第一次遭遇学习困难的时候呢,可能是一年级,因为从幼儿园过渡到一年级,这个时候,孩子要识字啊,并且会有考试,那这个时候的孩子呢,识字并不多,而且就是说理解不了这个考试过程中所设的问题!其实孩子不怕不识字,也不怕读不了题,解决不了问题,而是最害怕的是,家长不愿意陪伴孩子成长,把孩子的兴趣给磨灭了。
这个时候呢,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保护孩子,因为刚到一年级,还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先,先缓和孩子的情绪,慢慢再解决这个学习困难的问题,找到原因。
另一个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始出现差异化,是什么情况?这个大多出现在三年级,那孩子在三年级考试中呢,读题可能理解不了题,他不是说不会做这个题,而是没看懂,没理解了,那最大的问题就是阅读的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那通过这样的两个问题来解决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然后把这个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提出来。
那儿童阅读能力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提取信息的能力,推断解释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联结运用能力。
那就是说,在考试中就会用到的,就是提取信息能力,推断理解是能力,对吧?如果说他这两个能力解决不了的话,他会在这个考试中遇到读题读不了,理解不了题面的意思。
所以说,阅读真的是很重要,就是说在此,给这里提醒一下,家长阅读很重要,而且是越早开始越好。
我们就发现学龄前和学龄后,他这个阅读能力是有很大的不同,有一个定义说,学龄前的阅读呢,都是假性阅读,那都是为学龄后的真正阅读做基础的,所以说在学龄前呢,我们可能注重培养的是孩子的这个阅读过程中的一种想象力和兴趣。那学龄后呢,就会过渡到感受力为主,因为感受到了,才会把它作为输出。如果说感受力变强,我们才会有文字呀,语言的这种能力输出来。
这张图呢,表明了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阶段过渡的阅读,就是说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呢,和学龄前一样,可能着手的是孩子的想象力,然后再到感受,然后才涉及到了他的理解能力,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那这个感受力就要作为主要的培养,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要作为一种主要的培养力了。
比如说举了个例子,用《跑跑镇》,跑跑镇的话也是针对孩子感受力,他和咱们低年龄阶段学龄前的这个课程设计有点不一样,
就是说什么加什么等于春天,
什么加什么啊等于夏天,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啊,比如说小草发芽了,再加上树叶绿了,就等于春天,这样的一个概念,让孩子感受到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让他感受到,再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作为一个输出。
还有这里用了乘法!
南瓜乘以南瓜等于什么?
等于一片丰收的景象啊,这都是让孩子感受到了这个丰收的季节,一大片田地的南瓜,有感而发。
另外,孩子遇到困难,理解去分析,然后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我们使用《彩虹色的花》去举这个案例。
彩虹色的花,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就说一个小动物,他遇到了困难,然后要用红色的花瓣来帮助他,但是呢,彩虹色的话会拒绝他,因为如果说彩虹色的话都答应的话,每一片叶子帮助完其他人后,彩虹色的花就会面临死掉的这样一个结局。
那现在就是给孩子提出了一个困难,让他想办法去解决,不想让彩红色的花枯萎。
通过这么多的绘本举例,让孩子们怎么去读书,让家长感受到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孩子阅读发展也是不一样的,这里给出了一个夏尔阅读发展理论。
这堂阅读之路——阅读的样貌。主要就是说,
我们去给家长讲儿童为什么要阅读?
儿童阅读的路程是什么样的?
就说心理路程是什么样的,主要是给孩子给家长铺垫阅读是很重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