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已然成为国产手机最具竞争力的厂商,自研芯片、莱卡加持、明星助阵……。华为在迈向世界第一的路上正在狂奔,无数人在鼓掌,包括曾经的我。然而,荣耀V8的发布却让我对华为的前途多了一点迷茫,这些迷茫如同此刻的我一样,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害怕失去,因为害怕所以选择了多路出击,多方向尝试,以期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不至于落后于他人。
进攻Or防守
任何一个将军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战争,有的人擅长进攻,有的人擅长防守,攻与守的差别,无异于矛与盾的构造。攻击者专注在一个点便可以,从一个点进行突破,然后慢慢的取得优势。防守者需要关注的却是全盘的战略,需要时刻关注自己全部的领土的动态,以防被敌人乘虚而入。小米当年采取的是性价比,华为采取的芯片研发。凭借这些优势小米和华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进攻的利器,并不一定适合防守,小米的颓势已然证明这一点。曾经引以为豪的性价比,攻城略地的利器,已然被魅族、乐视以及360等作为反制自身的“大杀器”。还好华为选择的是一条更为艰辛的路,芯片是一个杀伤性武器,却也是有效的防御武器,其投入之大、风险之高,令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华为也选择很多方式来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建立荣耀子品牌、大规模的广告投入和研发投入、高逼格的合作联盟都很好的为华为构建了防御体系。这些防御体系曾经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都建构过,甚至相比较华为有过之无不及,然而建立的防守在阻隔敌人进攻的同时,何尝不是将自己禁锢其中。塞班系统、蔡司认证、超长待机,曾经的诺基亚通过机海战术四处出击,大规模的出货量,高额的利润,风光无限。华为会慢慢的达到那个高度,荣耀机海和华为高端相辅相成,高中低同时出击,隐约间已然呈现排山倒海之势。进攻与防守之间,华为希望自己可以攻守结合。然而,这一切只是希望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克劳塞维茨
理想与现实
华为的理想之中一定是荣耀承担中低端市场,华为主攻高端市场。然而这一切都是理想,因为现实不是这样。隶属于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领导,不同的员工,却面临相同的市场机会以及绩效压力,协同作战的想法往往被兄弟相残所替代。
要说智能手机厂商里面产品线最多厂商,非联想莫属,曾经的乐phone、S系统、T系列、乐檬系统……。众多的产品线看起来十分热闹,实际上却是“掌不如拳”。华为的产品线目前依然在不断的扩大,P系列、M系列、麦芒、G系列……,这还只是华为,并不包括子品牌荣耀,否则这个产品矩阵会更复杂。复杂的矩阵表面上看起来有利于防守,因为利用品牌溢价和广泛的产品线布局,能够有效的把控所有的市场入口。然而,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是紧缺的。华为虽然强大,却还没有强大到资源无限供应的地步。过大的防守面,必然是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每个点都会很脆弱,都可能成为竞争对手进攻的选择,而且一旦华为的核心竞争优势-芯片,华为很可能面临全盘崩溃的风险。
不要说什么口碑,什么品牌,我只知道胜利者才有品牌价值,失败者有的不过是臭名远扬。
理想中的华为应该是在手机领域全部层次都有一席之地,华为抢夺三星的市场,荣耀抢夺小米的市场,然而“荣耀V8”却让我十分迷惑了,这个新的产品线定位十分模糊。曾经荣耀不会使用华为自研芯片,曾经的荣耀价格不会突破2000这个界限,曾经不要的2K屏幕却率先给荣耀加持。华为已然走在一条自认为可以掌控市场,却很可能连自己命运都无法掌握的路上。华为或许已经忘记建立荣耀的初衷了,忘记大产品战略下荣耀的职责了。
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华为已然站着了十字路口,是选择凌厉的进攻,还是选择安慰的保守。进攻则意味着需要放弃很多低利润市场,集中优势兵力去进攻哪些核心的市场。防守则意味着资源均摊,将摊子铺的更大些,在所有的市场都分兵把守。进攻与防守不仅仅考验管理层的魄力,更是考验企业的执行力。对华为我从不怀疑其执行力,然而对华为消费者BG领导的魄力我却不是十分有信心。原因无他,打下来的江山守住才是最重要的,比较可以躺着吃肉,谁人愿意站着吃苦。
VR、AR市场如火如荼,华为如果不能保持凌厉的攻势,很难说十年后的他一定会比诺基亚混得好。任正非也在慢慢的老去,华为的继承人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在一个时间点爆发,很可能会要了华为的老命。而这一切是很多“花粉”和“国货粉”不愿意看到的,我们都希望华为能够屹立不倒,尽管我们知道有一天华为一定会老态尽显,然而我们总是希望这一天慢一点到来,毕竟纵观也好,横观也罢,华为都是中国企业创新的代表。
荣耀Or华为?进攻Or防守?华为想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