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的三件事
回望2017,似乎和2016年一样,又似乎不一样。2017年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们玩嗨微写作,二是带着团队做项目,三是站立课堂求突破。
玩转微信,让读写走进交际语境。当下可能没有人不玩微信,也没有教师不利用微信群建立家校互动平台。2016年国庆节开始,我和我的2015级15班的孩子利用微信家长群里玩起了微写作。由微信家长群到微信朋友圈再到简书,建立起一套写作教学与展示的网络平台;也从单一的微作文写作、推送、展示发展到名著推介、经典共读、语音播报、习作共赏等多样化的读写活动,让学生的读写活动,从自我走向了大众,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被动走向了主动,让书桌前的读写、课堂上的读写通过微信、简书等互联网平台走向了家庭、社会更为真实的生活语境中,让读写走进了交际语境。至2017年12月15日,2015级15班的和2017级15班的105名孩子留在简书中的文字已达100多万字,受到了全国一线教师的关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先生认为我的实践实现了“四个打通”:
第一,打通了生活与写作的壁障。微信写作具有随时性、公开化、互动性强等特点,最大的特点我看是记录性,随时记录,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第二,打通了读书与写作的壁障,“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不写(读后感)就失去了思考。第三,打通了师生空间的壁障,有了微信,师生之间可以在另一个虚拟空间“见面”,让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化了。第四,打通了自我封闭的壁障,学生一方面能看到同龄人同题的作品,更易“择其善者而从之”,更重要的,让自己大大方方的走进公众视野,写作便也有了自觉的“读者意识”。
一年多的尝试,得到了《中国教师报》关注,并以《玩转微信,玩出不一样的语文生活》为题予以推介。《通州日报教育周刊》整版报道。重要的是,这样的玩,激发了学生们的读写热情和兴趣,读写成了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项目推动,让团队走得更快。2017年是我团队组建的第四个年头了。读书、研讨、展示已经成为了工作室活动的常态。2017年建立了“丁卫军简约语文网”,建起了“丁卫军简约语文公众号”。如何促进团队引领团队向高端发展?在我看来,项目开发和课程建设,是团队升级的必由之路。利用2017年秋季统编教材全国使用的契机,我带领团队参加了山西教育出版社主持出版的《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统编语文教材教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的撰写,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到理念阐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团队成员一种挑战:在没有教参的情况下,需要独自解构和建构教材,需要站在课程立场、教材系统的高度设计出符合新教材理念的教学方案。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打磨,成员们都拿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17年,我们还参加了“初中语文经典篇目同课异构”项目的撰稿,参加了“‘新作文杯’作文创课设计大赛”,承担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全部的作文指导任务。尤其是创课设计大赛,我们取得了1个特等奖6个一等奖的佳绩。项目推动,让团队成员在磨砺中提升,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2017年3月24日,丁卫军工作室、王笑梅工作室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主编张蕾女士应邀到会。我的带教对象、盐城市青年名师、新教育星火教师张丽老师执教的《东栏梨花》,惊艳全场。张老师备课感悟文章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2017年5月18日,丁卫军名师工作室走进通州区兴仁中学。我执教了《山坡羊 潼关怀古》《泥人张》,请导师会诊。
2017年8月2日,丁卫军名师工作室举行暑期培训,导师郭志明先生、著名特级教师刘金玉先生、南京名师柳咏梅应邀做专题讲座。
2017年12月4日,丁卫军名师工作室联合昆山刘恩樵、徐德湖名师工作室、镇江王益民名师工作室举办统编教材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杨颖执教《猫》一课,季勇、张建芹两位老师做微讲座。
2017年12月13日,丁卫军名师工作室联合李凤名师工作室、李旭东名师工作室举办“作文教学创新主题研讨暨“寻找身边好老师——走进南通”大型公益报道活动启动仪式。著名特级教师袁爱国先生应邀执教示范课、做专题讲座。
2017年在南通初中语文教学优课评比中,工作室成员葛军旗、杨颖获得一等奖。
课堂打磨,让我的教学主张更丰实。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只有课堂才能支撑起“名师”之“名”;作为“简约语文”教学主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也只有课堂才能让教学主张落地生根。2017年我不遗余力地研究课堂教学,努力让我的课堂呈现出我心中的模样:语文的,学生的,简约的。在外上课讲座,收获了太多的赞誉。你的课,真的好吗?你的课上出了语文的本真吗?你的课真的把孩子放在课堂的中央吗?你的课能够诠释你追求的简约主张吗?这样的追问,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开发和打磨新课中不断超越自我。我还特意请来了我的导师们为我诊断把脉。我从他们的点评中找到了新的突破。一年中,我带着《山坡羊 潼关怀古》走上了南通市课改推进会的讲台,我带着《情境作文指导》走上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课堂创新成果博览会的讲台,《泥人张》《背影》等课受到了广泛好评。每一次公开课展示,对我而言都是一种历练和再学习,也是在每一次的公开课里,我的专业得到新的跃升。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在课堂里成长。
2017年执教的鲁迅的散文诗《雪》,课堂实录发表在《语文知识》第3期上;《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第12期上;《天净沙 秋思》简案发表在《初中教学研究》第6期上。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郭志明先生对我的课例的肯定,并撰写课评予以鼓励。特别感谢陕西安康名师张绪凤老师持续研究我的课例,研习文章相继发表。感谢汉中名师何定琴老师及时为我整理课录。
2017年《中国教师》第9期在“名师谈教学”专栏刊发了我的长文《简约语文:走向内在的丰富和诗意》;《语文教学与研究》第12期在“名家访谈”专栏刊发剑男主编近8000字的专访《简约语文:从田野里走来》;《中国好老师》刊发专访《丁卫军:用语文丰满学生的心灵》。
2017年要特别感谢《语文教学通讯》主编刘远先生约请领衔撰写“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并列为封面人物;感谢柳文生语文团队、李爱梅语文团队、秦风语文团队、张绪凤语文团队、曾静语文团队、房卫华语文团队的积极参与,让我主编的《初中语文经典篇目同课异构设计》一书得以准时交稿;感谢刘立峰先生让我的《简约语文课堂观察》一书顺利签约。
2017年要特别感谢《中学语文教学》编辑王彩慧女士的多次鼓励,让我的《中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特点及教学启示》一文得以发表。
回望2017,还有很多事值得记取,很多人值得感恩。但愿,我的2018,与2017有更多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