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92】
看了一本专门讲“读书”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从小到大看了这么多年书,很少意识到其实就连“阅读”这事也是需要专门学习的。
以前我本能地觉得,像“阅读”这种事完全应该是自己摸索掌握的,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喜欢在什么时间读,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应该完全只凭个人喜好,依照每个人自己最习惯的口味和方式。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意识到,其实“阅读”也跟做其他任何事一样,也是要讲方法的,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效果。如果一味蛮干,往往就会事倍功半,有违“阅读”的初衷。
本书提出了在阅读每本书的过程中,读者一定要主动提出的四个问题:1,整体上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2,细节上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书里所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理,还是部分有理?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读者才能对书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还分别讨论了对于“实用类书籍”、“虚构类书籍”、“科学与数学类书籍”和“社会科学类书籍”等不同类型书籍的不同读法,对于“阅读”本身算得上非常有指导意义。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比如:“先看‘序言’、‘目录’和‘索引’,了解全书结构”;“可以先随意翻看几个主要章节”;“最好边读边作笔记”、“重点关注最后几页内容”……看起来都不复杂,但日常阅读中能按部就班去做的人其实寥寥无几。
对于“阅读”,我想每位阅读者都一定有很多话可说,有很多自己的经验值得分享。这里结合我自己的阅读经验,简单说几点我对“阅读”的理解。
首先,阅读是有高下之分的。虽然也可以说“阅读面前人人平等”,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不同人在读完同一本书之后的收获可能有着天壤之别的事实。随着每个人的见识、阅历、人生经验的不同,每个人都从书里收获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金瓶梅》的序言里说:读此书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其次,不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刻意追求“数量”和“速度”。这是很多“初读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因为觉得好书太多读不过来,所以自然而然地想要提高阅读速度,结果因为“理解能力”跟不上,所以很多书通读一遍之后往往就连具体讲了一个什么问题都说不清楚。阅读最终是为了理解,没有消化吸收,仅仅靠眼睛把文字扫描一遍是毫无意义的。而且随着阅读量增大,我逐渐弄清了两个问题:一,大量的阅读练习才是提升“阅读速度”的基础;二,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其实并没有我先前以为的那么多。
第三,凡是值得读的书都应该“精读”,凡是不值得“精读”的书都不值得读。虽然现实中常常会遇到那种“随便看看”的书,我们也时常那么做,但是细想起来,这种书都是完全不值得花费时间的。因为每个人时间精力都有限,既然碰到了“好书”,那就必须认真对待;如果不属于这一类,那就根本不值得去读。学会把生命花费在真正的好东西上,是一个人成熟理性的标志之一。
最后,愿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都能在奇幻的文字世界里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