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全中国人民都浸泡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新春佳节里。
1
每年年底,我们坐着火车、飞机、甚至驾车数千里也要赶回家里,和家人吃上一顿饭,再和久违的朋友聚聚餐、喝喝酒,在仿佛恶补觥筹交错的景象中,这年就过去了。
你有没有觉得,除了和家人团聚是真的以外,好像其它都慢慢变得敷衍?
你会不会有时甚至感叹这春节似乎也变成了年年重复的、乏味的、无聊的闹剧,过年显得越来越没啥意思了?
2
曾几何时,在那个短缺经济的时代,春节曾那么令我们兴奋、开心,在它还没来临之前就让我们掰着手指头倒计时而充满了殷殷期盼?
在我老家重庆,小时候的春节,是非常隆重和盛大的,需要提前一两个月开始准备。
每个冬夜,母亲会坐在床头的油灯下为一家人做新鞋子。
以坚硬的竹笋壳做鞋底儿,套上厚厚的一层粗布,用密密麻麻的针线扎牢,外圈再套上绣满各种漂亮图案的鞋梆子。
得花很多个夜晚才能制作一双,这是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得等到大年初一才准穿上,穿着妈妈制作的新鞋,满村儿扑腾,拽得不要不要的。
小伙伴儿们还会相互比较,都觉得自己妈妈做的鞋子才是最漂亮的。
猪儿肥了,辛辛苦苦养了一年,节前杀年猪则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期待。
年底了,整个村子每天几乎都能听到猪儿的嚎叫,哪家杀年猪了,哪家门前就最热闹。
动刀的时候,主人会拿出一大叠冥钱搁在地上,让杀猪匠把喷出的猪血洒在冥钱上:一是为了让逝去的祖先也来分享一年一度可以丰盛任性地吃上肉的美好光景;二是祈祷上苍赐予主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三是表达对满足饕餮之欲无奈杀生的敬畏与对剥夺猪儿生命的悲悯。
杀猪去毛需要在临时搭建的户外土灶上烧一锅滚烫的热水,肥壮的猪儿在锅灶的开水里辗转腾挪,铁铲在猪身上来回划拉,猪毛去尽,留下一架肉身。
一村儿的男女老少搬来木凳儿,围坐在剩下的那锅猪身反复滚过的热水前,伸出白腿儿哧啦哧啦着洗脚,说是可防治冻疮、洗去晦气,迎接一个欢蹦乱跳的新年。
猪身子被倒挂在墙根一个木梯上,杀猪匠用一堆各种刀具进行肉身分解。
最好的猪腿肉得留着在正月初二给外婆送去,以表女儿女婿的孝敬之意;
猪脖子一圈儿一圈儿的肉被划拉下来,四个舅舅每家一圈儿;
肋骨也被分解,街坊邻居也送去一根......
好不容易等到年猪了,亲朋邻里也该分享分享。
除夕前的好几个日子里,一家子大人带着娃娃们,房前屋后、房里房外总得捯饬擦洗一番,弄得亮亮堂堂。
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肉、鱼肉,再怎么穷,过年时候还是要吃上一阵子的。母亲总会杀鸡宰鹅,洗菜剁肉,各种准备各种忙得不亦乐乎。
除夕夜终于到了,层层叠叠满满一大桌。
老人先上桌然后是早已馋得垂涎三尺的娃娃们,最后是爹妈,一家人围坐,孩子们恨不得把这一年来对美食的所有期盼全要一一兑现,好不欢喜。
记得我最喜欢的就是喝粉丝鸡汤,一碗接着一碗地喝,没个饱似的,好鲜美的鸡汤汤啊……
饭后,孩子们成群结队放着鞭炮,被允许在外疯玩儿很久,尽兴而归还得在爹妈的召唤中洗“过年澡”。
这样的日子里,母亲总是最辛劳的,晚睡前还得把孩子们的新衣新鞋一一准备好,好在大年初一孩子们一起床就能撒欢儿地穿上。
还在睡梦里,屋外村子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年初一啦!请村儿里有学问的大爷写好的春联贴起来,囤好的汤圆儿煮起来,汤圆里的幸运币抠出来。
村儿里的戏班子早已开始一家一家地拜年,舞狮子、敲锣鼓、吹唢呐,总有一个领头的特别能造词儿的大叔,变着花样儿地说着各种吉祥话,排比对仗工整,富有韵律感,一路尾随着看热闹的人群不住叫好……
全村儿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一堆一堆簇拥着,唠嗑儿摆谈,手里挥动针线,绣各种花儿,纳各种鞋底儿.......大妈大叔们则在左邻右舍间分发着各种糖果,娃娃们争着闹着,他们总是美食的赢家。
这样的闹热劲儿,一直延续到元宵佳节才会逐渐淡去。
瞧瞧,蛮有意思吧?
3
而今天,我们越来越追求效率和方便,也越来越容易得到方便。
杀年猪已不多见了,经过现代物流的周转,更丰富的吃食可以方便地获得;年夜饭可以去饭店里订;甚至春联都去市场上购买,哪还用准备笔墨纸砚绞尽脑汁?
如今,快过年的时候,置办年货这件事儿,在网上动动鼠标就一切搞定了。
那些在过去看来是为过年而做的精心准备,在今天都被当成“繁文缛节”,能砍的都砍掉了。
在这个过程中,过年却不那么像过年了。它从一种精神上的期盼和圆满,逐渐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过家家。
春节里我们甚至开始有一种相当孤单、无聊且无趣的感觉。
哪怕是春节这样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生活,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从中找到乐趣和激情。
4
如今物质上更加富足了,那么,我们感受喜悦的能力却到底是被什么毁掉了呢?
有人说特别关键的原因是我们越来越不重视“仪式”了。
有人说,短缺经济时代的春节之所以令我们那么开心、那么期待、那么难以忘怀,是因为我们始终以一种虔诚的心来期待它、等待它,以及为它去做各种准备。
有人说,短缺经济时代的我们好像远比现在更懂得、更乐意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诗意来。
这都没错。
5
可是,我们为什么就那么不再自然主动地去重视新春佳节的仪式感了呢?我们对生活虔诚的热爱怎么就这么消失了呢?
有人说是因为富足,生活富足了,吃食不再是那么艰难获得了,追求美食之欲的过程变简单了。过程简单了,期待就少了,因为满足越来越方便。
越难得到的东西,在追求过程中对艰难的体验,使得结果变得肃严和庄重。因了这种庄重感,仪式感也就自然生成。
嗯,道理应该就在这里。
这跟人追求配偶是一样儿一样儿的。
经历童年、少年与青年的数十年成长,经历荷尔蒙的躁动,各种纠结、各种焦虑、各种欲说还休、各种夜不能寐,对心爱的姑娘(小伙儿)展开各种追逐讨好,可谓千辛万苦各种渴望,然后在最终确定结为秦晋之好的时候,婚姻仪式激动人心。
然后枕在一起了,睡在一床了,柴米油盐了,慢慢地也就寡淡了,结婚纪念日也就是个形式而已了,内心的那种惊喜劲儿都会淡去了。
对婚姻生活的平淡无奇就好比是如今我们对春节的感受。
6
那么,我们总不能放弃富足、回归短缺吧。
但我们也总不能任由日子就这么兴味索然、失去诗意吧。
我们总要去寻求新的兴奋点来让生活变得趣味盎然。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们的心态与认知需要转型!
在物质上已然富足的今天,在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每个社会成员似乎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时常焦虑、戒备、防备、野心勃勃,或主动,或被动。
但是,过春节了,让我们暂时放下所有戒备与野心,回归天真与柔软,与至亲一起,共享这一年之始的欢愉。
在新春佳节这样的日子里,让我们与家人一起,如作家周冲所言,“忌羞涩、忌孤僻、忌暴躁、忌吝啬、忌戾气、忌出行、忌锋芒毕露、忌我行我素、忌苦大仇深、忌据理力争、忌羞于表达。宜返乡、宜团聚、宜圆融、宜感恩、宜天伦之乐、宜心地平和、宜满汉全席、宜觥筹交错、宜推心置腹、宜思无邪,乐未央。”卸下盔甲,彻底松弛,心灵宁静、和谐而又纯粹地徜徉在天伦乐园。
如此,我们一定可以寻找到新的仪式感,并在这一仪式性的团聚中升华我们儿时对于新春佳节的全部美好记忆,喂饱我们的温情与柔软期待。
请短暂放弃我们理性的无信仰,用心体会一直都应该在的年味儿!
(The End)
-----The End-----
此文为渝都都原创内容,特此声明!转载请经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