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上的培训老师在讲他的故事,台下的听众在做自己的事。互不干扰,我也是其中一员。
培训前,从书堆中扯出这本书。
很久之前买的,还未拆封。
原本是用来打发无聊时光的。但看了第一篇《渐》之后,心中突然一空,有点惶恐。
这种惶恐,是由于年华渐老,自己却一事无成;这种惶恐,是对自己开多了空头支票,最终却找各种借口的悔意;这种惶恐,也来源于过于安逸的生活滋生的无聊无奈------
近日,夜晚总是梦见考试,梦中的我总是很紧张,总是有题目不会做,总是处于与别人竞争的焦躁中。梦醒后,就睡不着了。
总结原因,在于自己对"渐渐"流逝的时间的放松。
丰子恺说:
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见的一切事物,都有极详细的记载与考证;其所占的地位只有书页的一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帐簿,于是我的疑惑与悲哀全部解除了。
我就想象,当我不记得我这一生中做了什么时,我翻开我的日记,我是不是就等同于将这些逝去的时光凝固在文字中,掌握在我的手心中。那么,那时的我会不会就不会有这种心中常常觉得空空荡荡的感觉。
于是,在暑假的第一天,我重新开始记载,我原本都准备放弃了,但,幸好,遇到了丰子恺。
今年我36岁,十年后的我46岁。
十年后的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会为自己一事无成而惶惑吗?
我不能确定,但我愿意从今天开始调整自己的步伐。象丰子恺一样记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让我的每一天都有迹可循。
-2-
丰子恺在文末又说: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从这段话中,我感觉丰子恺想要表达的是:时间哪怕有限,但内心的明达却可以使时间无限。
可惜,难以做到内心的明达,会为名喜,为利忧,为一切烦恼。
常常为"渐"所迷,一天天的过去,以为自己活得挺充实,但夜深人静之时,会为噩梦而惊醒,梦境醒目的揭开了白天你用所谓的忙碌掩盖的空虚。
这半年,原本以为自己做了很多,但回首盘点,却发现机械劳作居多,思考几乎没有。
这个暑假,我期望自己通过每一天的所记,强迫自己读书时思考,强迫自己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坚持做一些困难的事,象丰子恺一样不仅有自己的记载,更应该有自己的考证。
明年的暑假,期待我的疑惑与悲哀全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