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讲,报纸在讲,杂志在讲,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学习要有兴趣,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都知道,却没有几个父母能够真正地用好,父母天天无休无止的唠叨,批评,甚至打骂,使用语言简单粗暴。
孩子天天听着不断重复的“废话”,味同嚼蜡。
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将学钢琴的过程,设计得像游戏一样好玩,让孩子对学琴的活动欲罢不能,但是经常有父母想的是,可是我们家孩子是对游戏欲罢不能啊。
游戏成瘾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问题,父母很烦恼。
如果能了解如何防止孩子游戏成瘾的问题,也能够对孩子看电视成瘾、手机成瘾等等不良行为的成瘾问题,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分析,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父母说听说,童年要引导孩子听音乐,这个观点是非常棒的,可是,有的父母呢,觉得好的东西,孩子就必须执行,就会要求孩子一下子就开始认真起来,那么他们会把孩子拽到音响边,要求孩子不许乱动,要全神贯注地听音乐。
往往父母特别喜欢的,就希望孩子喜欢,要求孩子喜欢,强制孩子喜欢。
要求睡觉之前就必须要听,小孩正在干别的事呢,拎过来,来听,然后一遍一遍地给孩子放,最好玩的是,有的父母第2天还要考孩子,头一天听的是什么,要求孩子每天背下来,记住一首世界名曲等等……
其实,这是非常非常错误的。
其实当你把音乐放响的时候,不管孩子在哪个角落,在什么地方,他在做什么事,这个声音,这个弥漫在空气中的旋律,就会对他的心灵产生沉浸,他就在倾听音乐。
孩子听音乐,不见得像我们成人那样有一种倾听音乐的行为,如果你在孩子听音乐的时候,要求孩子听、控制孩子听、强制孩子听,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把听音乐、享受音乐的活动与自由的剥夺相联系,那么,音乐就成为一个孩子被剥夺自由的这样的一个原因了。
这个教育非但不能让孩子愿意,反而会让孩子讨厌你。
有很多父母不明智的要求,孩子听音乐的时候必须背下来,第2天要考试,那么学校的老师也是采用考试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进入音乐,这都是破坏音乐审美需要的一种做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进食是人非常非常本能的,一种需要,就好像听音乐也是人的本能需要一样,但是有一个孩子,他一听说要吃饭就逃跑,每次吃饭都得父母把他捉住摁住去吃。
为什么有强烈的需要的这样一种本能,却会孩子想逃避呢?
其实是因为,妈妈一个人带孩子,由于没有人带,孩子一开始不懂事,每次孩子吃饭的时候,妈妈只把孩子绑到儿童车里,于是乎,吃饭之前要搬到儿童车里,吃饭的时候旁边有母亲的训斥,吃饭就和自由被剥夺、亲子关系丧失相伴随,结果呢,一个人最最本能的行为居然会让孩子去逃避。
人一旦被强迫就会产生被支配感,产生痛苦感兴趣就没有了,主动的精神就更没有了这就是兴趣的最大杀手。
人对音乐美的需要,就好像是人对美食的需要是一样的。
孩子不喜欢音乐不是音乐的问题,而是我们父母在提供音乐的时候,还伴随了哪些令孩子不愉快的心情,如果听音乐本身伴随着强制,伴随着斥责,伴随着考核和检查,伴随着父母态度的冷酷,那么这孩子要能喜欢音乐就见鬼了。
要想让孩子热爱音乐,就要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还感受到自然,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