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关于《百年孤独》的关于爱和孤独的一点个人思考。
《百年孤独》不是一部好读的小说,构建太宏大,魔幻与现实结合的手法颇难理解。对初读者来说,重复难记的人名就是一个难关。况且,马克思本人对“小学生式的写法”颇为赞同,使得整部作品读起来没有特别强烈的戏剧冲突,换句话说,有点像流水账。作为一个初读者,这个绵延百年最终消失的家族留给我的,是对孤独的新理解——爱与不爱,都是孤独。
孤独是什么呢?这个词太抽象了。这种感觉有时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爆发,隐藏颇深以至于被吓了一跳;有时候这种感觉丝丝缕缕伴随着生活的每一处印记,随着时光渐渐发酵腐烂,外化于行,摧残了人的容颜。孤独来临的一刻,只觉得自己是天地间独立又脆弱的唯一个体,情感找不到一个发泄口,只能在心中酝酿直到拧出酸涩的苦水。
引发孤独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被人遗弃?无人理解?难以融入身边的环境?种种细碎的理由,都是因为感受不到旁人传递来的爱意。大多数的孤独都是如此。书中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是终身孤独的典型代表,穷极一生都无爱之人。男女交合对他来说是生理上的需要,是欲望所驱。他自大、虚荣、冷酷,不回应别人的爱意,也不给予。他的一生都在对抗孤独,因为他把自己锁在一个孤独的世界中,固守于此不愿踏出。其实奥雷里亚诺上校是生活中无数人的放大,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无爱之人。但是,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全然无爱,而孤独仍然伴随着相当一部分人,即使他身边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可以摆脱孤独的理由。相比于奥一生无处寻求孤独之解,现实中的我们难道不是幸福多了?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为了某些不可舍弃的原因甘于忍受精神孤独的人,坚持己见也是一种选择。这种人一般会成为“真正的疯子”或者“世人眼中的疯子”。
奥雷里亚诺上校毕竟是一个异数。其实书中的所有人物都带着特有的属性,但都逃不出孤独的命运。特别是,逃不出渴求爱而带来的孤独。
爱本是慰藉孤独的良药,但爱至深反倒被孤独钻了空子。
好多人可能没有一次真正地爱过。这句话多俗啊,但仍然被人们所追求着。什么是真正地爱过?不是觉得合适所以在一起,不是觉得需要结婚所以在一起,而是真正因为相互欣赏彼此吸引,由一刹那神奇又美妙的好感开始,像熬粥一样,米注定在锅的怀抱中渐渐成熟,散发出属于她的独一无二的芬芳。
这样相爱的两个人,眼里心里还能有别人位置吗?认准就会思念,当思念如影随形的时候,孤独也就来了。
这因爱而带来的孤独,只有对方能派遣,除此之外无解。
但愿这无解的孤独,你我都能深陷其中不需解药吧。
我爱你,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