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他是“中国克隆之父”,1937年他举债6万元买显微镜,只为一件事。大师兄总以为,我们应该记住所有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学者、科学家。而不是沉溺于戏子的花边新闻,难以自己。今次想分享童第周的故事,说起生物学家童第周,可能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他的生平事迹。童第周是浙江宁波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携妻辗转四川李庄,在极为艰难的客观条件下,仍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地去做科学研究,并且卓有成效。
大师兄小的时候,在宁波本地的“乡土教材”中,就有童第周的故事。时至今日,我还依稀记得。童第周是宁波鄞州区人,家境贫寒,幼年丧父。艰难的家境并没有成为学习的阻挠,他反而更加坚定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他学习勤奋,通过努力考入复旦大学。毕业后留学比利时攻读生物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他的导师达克教授让其再等一年,写一篇论文,可以再拿一个特别博士学位然后再回国。
但是心系祖国的童第周却不领教授的一番好意,他急于回国效力,坚定地对教授说:“特别博士不要了,我想回国”,教授明白童第周报国心切,也不好再做挽留。1934年,童第周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如愿回国。他先是携夫人叶毓芬一起去山东大学任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因经费不支解散。夫妻两人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最后流亡到四川李庄,任同济大学教授。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仪器,连菜油灯都是省着点的。在这种条件下,童第周就好比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连一台像样的解剖显微镜都没有。这对于需要利用显微镜做生物实验的童第周来说,实在很痛苦。当下的条件根本没办法开展任何工作。直到有一天,他放学回家路上,他路过一家旧货店。他一眼瞄到了橱窗上放着一台双筒显微镜。当时他异常兴奋,兴冲冲跑进店里,手舞足蹈地问老板:“这个怎么卖?”
老板也是“实在”,他一看童第周表现出来的这股对显微镜的喜欢劲儿,知道挣钱的机会来了。一脸笑容地对童第周说道:“6万”。当时就把童第周给震住了,童第周连价都没还。摇摇头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道:6万元可是相当于我跟爱人两个人两年的工资。回家以后他跟夫人叶毓芬说起这个事情来,两口子商量着想办法。终于,两人决定分别向各自熟悉的人借款,来买这台显微镜。经过东拼西凑,有同样热爱科学的几位亲友给他们提供了帮助,凑齐了6万元。
钱一凑齐,童第周就迫不及待地把显微镜买了回来,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每到春秋之季,童第周便率领夫人、儿女及学生,带着各种道具——五花八门的盆子杯子。兴致勃勃地去捕捉青蛙、收集青蛙卵。作为教授,亲自挽起裤管,光着脚丫,在田间地头你追我赶,泥水四溅的场景,在当时成为一桩美谈。
有了实验素材,童第周成功将留学时学到的本事应用在国内。就在如此简陋的实验条件下,仅仅凭着这台双筒显微镜的作用,童第周完成了高难度的实验,他再次将青蛙卵子膜顺利剥去。并且写出了数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国内外生物学界的瞩目。童第周不畏条件艰辛,尽最大的努力,一心为祖国的生物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时有人问他:“国外有那么好的实验室,为什么你偏偏要选择在这样穷乡僻壤的地方做实验?”
童第周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嘛”。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大师兄钦佩童第周先生心里自始至终都不忘记报效祖国。只要祖国好,个人的得失、境遇根本算不上什么的英雄气概。再次致敬老一辈知识分子,感谢您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