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有躁狂症,家长发愁,怎么办?
朋友圈里转发了一个小视频,一群孩子正在认真上课,突然一个男孩抬起脚踢向自己的课桌,并再上前将其掀翻,视频下面有一段文字: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不敢打不敢骂。这十几秒的视频让我想到很多。
针对视频中的“熊孩子”……我翻阅了很多书籍并且百度了一些信息后得到的却是躁狂症的相关表现。
躁狂症是现在十分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导致患上躁狂症的原因是多样的。现在青少年渐渐成为躁狂症患者的主要人群。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的躁狂症患病率每年都呈上升的趋势。
02
躁狂症的形成原因令人吃惊
小伟,8岁,平常里骂爹骂娘,奶奶护着,宠着。奶奶去世后,六年级,爸爸忍无可忍,将儿子掀没入粪池,孩子几欲爬出,照旧被爸爸踹入……围观者无人敢劝架。
儿子反复直呼其父名:“你今天不弄死老子,你就是孬种!”其父心伤,扛起锹锨走在前,儿子跟着,围观群众一起来到田野,坑挖好,儿子纵身一跃,平躺坑中,其父二话不说,疯狂填土,全然是欲杀人状,大家都躲在不远的地方,周围有了很多男女老少的哭喊声……土已填平,不见儿身后,其父头也不回,转身回家。
几个一起玩耍的同龄伙伴飞快挖土,拽出疲惫不堪的孩子。
难以忘却的镜头是无论谁与这个小伟说话,他都是闭着眼睛骂疯话!后来才明白这属于典型的躁狂症。其父更甚!
几十年来,因两家常有来往,偶然发现:其父不孝顺奶奶,多有言语冒犯,故意顶撞其父;家人每每争吵,无人劝说,都以争吵不休告终;岁数大了,为了娶妻而改变自己,手臂满是烟头灼痕、刻字;女儿降临给他震动不小,严于律己,绝不争吵。村上人夸赞其妻智慧,实则一个缄默个性的平常女子……
03
人不轻狂妄少年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老少年》中曾留下一句著名的诗句“人不轻狂妄少年”。这里的狂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属于青少年特有的生活方式,当这种狂过度的时候,也就极有可能演变成躁狂症。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青少年的思维较为奔逸,自我感觉自己变得聪明了,联想过程也明显加速,思维内容丰富,大脑反应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有时感到语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其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持久,表现为思维活动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使话题突然改变。表现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高谈阔论,给人一种肤浅和表面 化感觉。因此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丰富,有的出现音联和意联。
二是青少年的活动增多:整日忙碌不停,做事有始无终。活动明显增多精力旺盛、且忍耐不住,交际多,喜观热闹,对人热情大方。爱管闲事和打抱不平,有时花钱大方,好说俏皮话,开玩笑,注意打扮。但精力充沛,睡眠减少,毫无倦意。不计后果,有时举止粗野,食欲。
三是常常会有瞳孔轻度扩大和便秘等交感神经功能兴奋症状。面色红润,且心率加快,双目有神,发作极为严重时,表现为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呈重度兴奋状态,常伴攻击行为,错觉和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有是因为患者现在的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及缺少家庭温暖或是不当的畸爱导致的。
04
原来躁狂症是这样形成的
2008奥运年,附近某大学的大四学生,男。小学优秀生,中学尖子生,独生子女,大学常常翘课,挂科,算是大六学生了。几天前,母亲接到学校劝退通知,来校跪求,再次外租房陪读。晚上劝儿复习补考,不从,夺路出走,母亲堵住楼道,被儿子双手推下楼梯,跨过其母身体逃走!其母住院……其父说道,一切都是从买了笔记本电脑开始的,都是游戏惹的祸。通宵游戏,白天翘课(睡觉)。现在只有父亲与姐姐轮流陪读,不敢间断。这属于躁狂症的典型。矛盾焦点还在于早期(与上述案例不同,家庭的娇宠)没有养成自主管理习惯!
算是苍天眷顾,2009年2月补考结束。至今十年,已成家立业,生活平稳。
05
“时不济我”的意识害死娃
朋友曾经分享的唯一被枪毙了的留级生。其父属工农兵大学生,总有“时不济我”的意识,满是反社会人格的言行,工作与生活圈子里没有朋友,对待五个儿女都是采用蛮狠暴戾的教育手段。这学生留级来到朋友的班级里,从不欺负自己班的同学,部分老师除外,却天天与他班师生寻衅滋事,被勒令转入其姨夫所在的郊区中学,不到一年辍学。其父单位系统内部招生,赴天津某职业技校,开学头一个月,把校务部领导直接打翻在地,辍学,混迹街头,黑帮恶战中,冲进医院把对方伤员杀死,最终因多项罪名执行枪决。事后,其姐姐告诉我一事:在狱中,临刑前,问其还有什么……“告诉老师,我死了”。
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平常的家庭,一个个实在的案例,一个个震慑灵魂的曾经……
06
躁狂症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无以计量
通过这一个个案例,我们清楚地知道躁狂症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无以计量。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所有的躁狂症患者及其家庭所受过的苦、经过的难,其实都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
一般有遗传病史,性格内向、孤僻、敏感,环境适应能力差,以及受到过精神刺激的人容易患上躁狂症。针对这些病因,要控制或者预防躁狂症有一些针对性的办法,有遗传史的市民必须时刻备有预防意识,警惕病情发作,及时治疗。从小培养开朗、豁达、容纳的性格,绝对有效预防躁狂症的发生。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遇到问题辨证看待,“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金边”,事物总有美好的一面。
当然,这种病症预后一般较好,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近年发现约15%~20%的病人处于慢性、轻性精神病状态,社会功能似乎未能恢复到病前水平。这也可能与遗传、人格特点、躯体疾病、社会支持、治疗充分与否等因素有关。
作者简介:莉蒂亚,汤小小写作班第16期学员,一个爱读书的70后,期待用手中的笔写下余生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