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史栩
2021年的初雪,或许多数人已经观赏过了。
小时候,所在地不常落雪。所以,反调君对雪的初印象,其实并非源于生活,而是缘自语文书上充满美感的古诗词。
今天,反调君就来讲一讲那些“咏雪名场面”,欢迎增补。
1.咏絮才女
东晋时期,有一位“中隐隐于朝”的名将,叫谢安。谢安指挥并打赢淝水之战,也就是缔造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的经典战役。
某个冬天,飞雪飘飘,谢安目睹此景,绣口中不由自主地吐出诗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才思敏捷,朗声应和:“撒盐空中差可拟。”雪,洁白无瑕。盐,晶莹剔透。以盐喻雪,固然贴切,但盐毕竟是食物佐料,市井烟火气过重,灵气不足。
那么,怎样的比喻才算“灵气满满”呢?
谢安的侄女、谢朗的姊妹谢道韫给出了完美答案:“未若柳絮因风起。”轻灵的画面感,立刻就营造出来了。谢道韫不愧是一位“灵魂有香气的才女”!
2.风流醉客
大诗人刘禹锡的哥哥,叫刘禹铜。不明就里的,会误以为老刘家取名是参照元素周期表,抑或以为他们家里有矿。
哥儿俩经常同另一位大文豪白居易互相酬唱,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众所周知,白居易,字乐天。
某年冬天,轮到白居易做东了。白居易的邀请函,是一首小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大意是:刘兄啊,家里新酿了米酒,正在红泥小火炉上煨着呢。我瞅着今晚会下大雪,何不过来共饮一杯暖胃温酒,驱散寒意?
千百年后的我,读到这首诗时,恨不能穿越回唐朝,与白居易一醉方休。
3.最牛考生
公元724年冬,长安。
一场科举考试正在进行中。众所周知,唐朝以诗赋取士,此次试题是《终南望余雪》。
没过多久,已经有考生交卷。这位考生,名叫祖咏。
考官瞥了一眼答卷,大惑不解地问:“缘何仅写四句?”依照规矩,应试诗须五言六韵十二句,祖咏却只写了三分之一。搁今天,作文字数不达标,分数肯定很难看。
面对考官的询问,祖咏言简意赅地撂下两个字:意尽。
是啊!祖咏的这首诗,少一字,差点火候,多一字,画蛇添足。二韵四句,不多不少,恰如其分。
毕竟是生活在煌煌大唐的考官,长期浸沐于盛世气象的他,雅量高致,选拔人才亦不拘一格。当考官细细品味祖咏这首短小精悍的诗,瞬间被其才气所折服。诗云: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山北面,是一幅多么清秀的山水画呀。山巅积雪好似飘浮在云端,若隐若现。雪过天青,树林上一片风光霁月。日暮降临,城内又平添了几分寒意。
这首诗营造出的意境美,何其荡气回肠!因此,考官果断给了祖咏一张“Pass卡”,祖咏顺利地考中进士。
4.儒雅公子
明末清初,有一位大才子,叫张岱。
或许你不熟悉这个人,但你一定读过他的金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寒冬时节,张岱下榻西子湖畔。大雪三日而不霁,湖中人鸟声俱绝。一般人都躲在被窝里拥衾,但张岱不一般,他偏要在雪天往外跑。
穿皮裘,披羽衣,携火炉,撑条船,独自泛舟西湖,往湖心亭赏雪。
湖上霜雾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皆白。银装素裹的世界,好似一张宣纸。几处泼墨,分别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小舟一芥、乘船者两三粒……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呼之欲出!
舟行至湖心亭,亭中有两人铺着毡席,围炉对坐。一位书童正小心掌控着火候,炉中米酒蒸腾,醇香氤氲。
那二人见到张岱,大喜过望,不由分说地拉他坐下共饮。杯中物入肚,话匣子打开。原来这两位从数十里外的金陵,不辞风雪,赶过来赏景。张岱一听,觉得他俩和自己兴趣相投。酒逢知己千杯少,张岱喝得醉醺醺,方才告辞。
重回到船上,船夫喃喃道:“原来世上尚有如相公您一般的痴人呐!”
归家后,张岱乘兴写就《湖心亭看雪》。
不妨套用一句话来评价它:咏西湖雪景之文章,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一出,余篇尽废。
封面来源:《琅琊榜》(导演:孔笙 / 李雪);插图来源:网络。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