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日记星球361号学员,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星宝宝第二十五期21天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一百八十七篇原创日记。
孩子的教育,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应试教育体制下以分独尊,已经潜移默化的扎根在很多家长的心里。孩子考高分笑脸相迎,孩子考不好家长脸色也不好了。
昨天是儿子六年级的第一次月考,老师和孩子们都很重视。今天考试成绩出来,一如既往地让我们满意,数学和英语满分,语文阅读理解扣了几分有点小遗憾。
关于教育,到底应该教孩子什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美国世界史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个东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晓得这个叫做鼠疫?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弗罗伦斯的文艺复兴?
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
人家是在培养能力,而我们是在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再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孩子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X,孩子说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哎,这就奇怪了,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就要是这句有春风的???要这个思念故乡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说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更准确。再扯远点,思念故乡,一千个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样的诗,这个也可以有标准答案的么?
接下来是默写,题目是: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请将下面句子默写下来,然后就是整段的要默写,这有什么用?死记硬背别人的文字有什么用?
还有个题目,《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孩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把好大的X。标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更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么?为什么“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不能喜欢?就一定要喜欢“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是“你能把老师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才对。
再看别的试卷,更莫名其妙了,比如请说出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是哪个国家创造的?孩子不知道,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莫非我吃块猪肉,还一定得知道它是哪个养猪场养出来的?
没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不培养能力,而是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的教育,意义何在?因材施教,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孩子们本自具足的天赋才华,而不是流水线上生产的呆若木鸡的书呆子。刷屏朋友圈的衡水一中,像监狱一样的环境里,关着争分夺秒看书背单词的学习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