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山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高密。县城在胶济线上,交通还算便利。论经济,大企业不多,GDP不高。让人遗憾的是,县域内,连一座像样的山也没有,更谈不上有旅游圣地。
要是想找点儿有名气的话题来说,历史上的三位名人倒可以说一说。这三位历史名分别是婴晏、郑玄和刘墉。今天,先来说说晏婴。
一、晏婴本姓子,他的上大夫职位是继任了他的父亲晏弱。
(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夷维邑(今高密市柏城镇李家营社区晏王庙村)人,公元前556年(齐灵公二十六年)任齐国国卿。
其实,晏婴本是子姓,那为什么后来又是晏姓了呢?这得从他的父亲晏弱说起。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晏弱在顷公、灵公时为正卿,多次出使别国。被分封于晏(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为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一支。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此后,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晏子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晏婴博闻强识,善于辞令,忧国忧民,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晏婴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第一个故事是《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是如何回击的呢?
第一次,侮辱晏子身材矮小,就命人在城门挖个"狗洞"让晏子钻。晏子说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结果楚王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楚王嘲笑楚国没人,借此讽刺晏子。晏子说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访问,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晏子最没用就到楚国了。
第三次,楚王借齐国人在楚国犯罪来侮辱晏子,晏子用齐国的柑橘到楚国就变成枳了,来说明水土好坏对人的影响,齐国人在齐国不犯罪却到楚国偷盗。说明楚国水土不好。
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第二个故事是《晏子治东阿》:
公元前528年,齐景公任命晏子为东阿地方的长官,治理东阿。只任职三年,就有好多人四处告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包括其手下和身边左右的人,都告晏子治理东阿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齐王召见他,说因众怒难平,要罢免他。
晏子很严肃地立下军令状,保证能让齐王在全国听到晏子的好名声。
三年后,果如其然,齐王很高兴,大宴群臣,就要提拔重用。这时,晏子向大家说:“过去三年,我尽全力为老百姓做实事。修路筑桥,动用民力,整顿社风,那些懒惰的人怪我劳民伤财,那些行为不轨的人不喜欢对他们整顿;因为审理案件时不听权责打招呼,他们来东阿,我也从不迎来送往,搞超规格接待,他们对我意见很大;身边左右的人、还有亲戚里道求我帮忙,我总是公事公办以致他们得不到好处,也非常反感我。整整三年都是这样,谁会有好名声呢?后来三年,我万事不管,一心对上迁就,忙于应酬,也不搞什么实事,身边的人有要求,我都尽力设法满足。三年下来,天下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官。其实,前三年要惩罚我,那正是我应该受到表彰奖赏,现在要提拔我,正是我应该受到惩罚呀!”
后来齐王放心地把东阿交给晏婴治理了。
这个故事启发后人:考核人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三、高密作为晏婴的故里,但他的墓却在别处。
晏子生于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年去世,去世后,他的儿子晏圉继位。
晏婴墓在齐国故城宫城北门外,今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墓高约11米,南北50米,东西43米。墓前立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一幢,刻有“齐相晏平仲之墓”和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两方。1981年围墓修筑围墙,南面开门,以作护。1982年秋,镌刻清道光七年《古代圣贤传略》所刊晏平仲像与晏氏传略石碑。
此外在河南省滑县焦虎乡晏口村东北半公里处也有一处晏子墓。长13.5米,宽12.5米,高1.1米。据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被奸臣车裂,百姓极为哀痛,暗地将其尸体殉葬于此。奸臣知道后,要把其尸抛骨扬尘,人们为迷惑他们,土封起许多假墓,奸臣无法辨认。后来假墓相继平掉。唯剩此墓保存至今。
我们市不少学校,在校本课程中都有“高密三贤”的介绍,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为我们家乡增添了的文化底蕴,更使家乡人增加了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