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代的11年语文课,能让我有印象的只有两篇。一篇是小学课本的董存瑞,那是因为上课时我用红笔涂了董存瑞的衣服,被罚站了一堂课,于是,记住了这篇课文;另外一篇,是小学二年级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没想到,一篇小学低年级课文,会有那么深远的影响力。
最成功的生活,莫过于忠实于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喜好,忠于自己的选择,忠于自己爱的人。最终,对自己的尝试和付出无怨无悔。
我们每一次新的尝试,都像小马过河。
我如此个性,以至于至今都很讨厌以前家长和老师们用一句自以为很鼓励人的话,在重要事件前说给我们听,那就是:别人都行,我也行!——别人行不行,跟自己没有半毛关系!这,不是我说的,是《小马过河》教会我的。
在别人身上轻而易举的事,说不定在自己身上就难于上青天。人和人基因不同,环境不同,每天吃的不同,睡觉时间也不同,面对的人也不同,于是,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反过来,让其它人一败涂地的事,说不准在自己身上易如反掌。并不是自己比别人厉害了几分,只是,擅长的事不一样而已。
我们的教育失败之处,就是在学校里,给每个人建立统一的评判标准,然后在唯一的标准里给孩子们排名。于是,造成了每个人太不了解自己,从不关注自己,不尝试建立自我评判标准,无论在哪里都希望让别人判断自己的行不行,觉得别人的说法比自己更可信。悲哀!
当然,这和谦虚请教别人的观点,并不矛盾。我们阅读,学习,旅行,交流的一部分意义就在名正言顺地得到别人的意见,征询别人的看法。这是让我们知道,自己做决策,有时候不是是非题,而是不定项选择题,ABCDE……都有可能。
小马过河,不论老牛和松鼠,都没有给小马带去实质性的价值,只让它更加困惑。而小马的妈妈,是个伟大的教育家,她让小马自己尝试。
希望这篇课文,永远在小学语文书中存在;愿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小马,长大后成为自己心中的自己。
作者:
灵犀傻丫头
一个怀揣少女心的少妇:
英国约克大学经济学硕士,大型知名金融机构资深产品经理,“受虐大学”妇产科患者系在职博士生,7年淘宝+微店掌柜,爱贩卖、爱音乐、爱旅行、爱钻研,敢爱敢恨的小真心!
《小马过河》80年代人教版原文: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过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