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质上是寂寞的。
人一生中有很多境遇,必须独自一人面对:生存,死亡,疾病,成长,苦痛,失败,劫难,别离,抉择......这些都是“绝境”——绝对孤立无援,绝对无人可替,绝对独自经历。
一个人穿行在荆棘之径,或者一个人矗立悬崖之上,思绪如浮云翻涌,脚下则迷雾重重,悄怆幽邃,委实是凄神寒骨。
此种境遇,倘若心灵中没有信念,或信仰,赖以支撑,人是很容易妥协的,——抛却责任使命,忘却承诺誓言,不再坚持,转而附和众议,以便能继续回在喧嚣热闹之中,即使心存不满,也胜过独自孤行。
说起来,最难熬的,不是苦,而是寂寞。
当然,他(她)也可以选择放弃,——放下生死,放下自我,在寂寞中披荆斩棘,独自前行,熬过寂寞的旅程,抵达无人之胜境,就如耶稣在西奈山顶绝食,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入定,达摩在嵩山面壁十年......那些真正成就伟大业绩的伟大心灵,都经过了这样一个无人之径,扛过寂寞千螽的窃窃啃蚀,坚守信念,一意孤行。
然,古人言“水至清则无鱼”,臻至胜境,也就明白什么叫“高处不胜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绝的境地,绝对知音千古寂寥;清绝的境界,绝对普通人的痕迹罕至。
难的,不是抵达绝境;真难的,是能熬过寂寞。
藝術家只有在寂寞中,體悟萬千世界的蒼茫與喧囂,在孤寂的夜晚,在慘白的紙上留下蒼蒼筆痕,只有在寂靜空靈的環境下,藝術家可以融天地之精神,與天地為一體,達自由無我之境界,頓悟人命存在的意義。
寂寞,乃是心灵成长的必由之路。
当然,寂寞也有寂寞那个境界的乐趣,但那已经是不可与人言的一种乐趣了。
懂得享受寂寞的心灵,一定是已经抵达丰富与成熟的心灵,纵使秋风飒飒,孤果高悬,仍然微笑恬淡。
无言的法喜充满,虽难以言传,却司空见惯的处之泰然,因为,心灵,早已经习惯了这一切。
甚至,连寂寞的本身,也无所觉察,因为一切已成习惯。
左古山简介:
学者、艺术家。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 理事、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江苏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西方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外聘教学团队成员、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华中科技大学高校艺术教材项目专家、中检学会艺术品诚信建设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