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XX学校 龙泉良 吴秀琼 霍晓露
开题报告要点:课题研究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步骤、预期成果、人员分工、保障条件等(不少于5000字,可加页)。
(一)、选题的背景及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出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对初中7-9年级的要求就是要“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注意阅读卫生习惯"等等。由此可知,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多的影响。中国教育家、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文中还鲜明地指出习惯的重要性:“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高科技因素的影响。中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充满了紧张、快速的特征。因此,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也随之改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阅读纯文学的读本,只喜欢消遣性的、娱乐性的读本。另一方面,学生被各种各样的考试与作业所羁绊,阅读的时间日益变短。直接导致阅读效果的无法实现和阅读范围的缩小。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显得更有意义。
而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随着小学班级的不断扩大,学生数也在不断增加。在校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深圳户口所占比例较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学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外来务工子女居多,孩子阅读意识不强。
(2)家庭阅读氛围淡薄,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正确。
(4)选择课外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阅读质量不高。
(5)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教师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2、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基于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本课题拟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初中生的阅读水平,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原因。(2)、发现问题后,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并通过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喜欢上阅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从原来只关注课内的阅读,拓展到课堂外的阅读;由校内的阅读拓展到家庭、社区的阅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而就语文学科内部看,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而这三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尤显得重要。学生要写作,首先要读懂写作要求,明了写作意图,才能动笔。你要与人家交际,就必须了解对方,查阅相关的资料,只有在广泛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交际。因此,没有好的阅读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好的写作与口语交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重要。
所以研究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归纳起来本次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在初中阶段养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2)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步建立一般的阅读教学流程,整理、编撰适合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名篇佳作的推荐及背诵篇目,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教学的水平。
(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去选择阅读材料、制定读书计划并付诸实施的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拓展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这里谈的“自主阅读”指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过程应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
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旨在立足语文课堂,结合课内课外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问题、自主阅读的习惯,寻求解决之道。
“习惯”:从现代汉语的解释来看,习惯存在着个人和社会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就个人层面看,习惯是人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惯常行为;就社会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较长
时间里养成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在现代汉语里,习惯的基本意思是“习以为常”,就是在一定时间里,通过“习”某种东西,使它变成“常”的行为,而使之达到非常熟悉或自然的程度。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与研究理论依据
1、国内外研究述评
鉴于阅读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国内外都很重视语文阅读习惯的研究。
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现阐述如下:王双丽的《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及其引导办法探讨》对中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健的《对中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和分析》,从十七个方面对中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黄杰逊、刘协平的《阅读教学中语文习惯训练探微》从教学中缺乏习惯养成教育致使学生学习差这个角度对阅读习惯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另外,马家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张丽的《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钥匙——谈‘阅读方法和习惯’的教学与训练》等等也对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这些研究成果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探讨语文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对我们研究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但是,通过查阅“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面相关的文章、论文以及著作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趋向于个体研究。二是侧重于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是提出一种工作模式,缺乏验证。三是注重理论性研究,缺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这些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缺乏对阅读教学的深入探究以及对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没有能找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未能提出改进措施,使之更趋合理,还有就是无法应对一些新情况,如新高考、新中考的实行,势必要求语文阅读与时俱进,新高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等等。
2、研究理论依据
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综观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
1、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理论主要指:学习前能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学习准备;学习中能对学习的进展,学习的方法进行自我反馈与自我调节;学习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评价补救。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上的会学,是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其中前者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后者是自主学习的目的。
2、学习习惯理论。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3、建构主义理论
在对待知识这一问题上,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策略)对新信息加工来实现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理解,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学习者的重新建构,它只能是一种外在的负担。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研究目标
(1)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或调查报告,从新的视点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探索、总结出适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新策略,探索出一套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指导以后的实践。
(3)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整体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鉴赏的能力和阅读水平。
(4)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自觉自理等自主性素质,促进小学生学习个性的良好发展,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主体人格等方面的素质基础。
2、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我校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现状。
实施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的个案研究,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尤其是自主阅读的现状进行研究,探索提高培养初中生自主阅读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困惑和困难。
(2)调查、分析家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与经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说孩子的教育是一棵树,那么家庭教育则是树的根,学校教育是树的干,社会教育则是树的叶。所以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与培育。
(3)研究初中生自主阅读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理解、鉴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3、研究重点:
(1)研究初中生阅读困难和心理需求,引导提高初中生自主阅读兴趣和意识。
(2)研究提高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探索出一套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课题组成员
1、研究对象:天成学校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
2、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当前阅读水平,分析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原因。
(2)实验研究法:确定实验班,较规范地进行有对比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组织语文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
(4)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法: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性分析、归纳。
3、研究步骤
(1)准备与验证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学校初中生阅读习惯的现状;搜集资料、学习理论,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与探索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5月):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具体措施,不断实践探索,认真实施研究方案,逐步完成阶段目标,并作好个案记录、阶段成果小结。
具体措施为:
(1)激发阅读欲望,培养阅读兴趣;
(2)搭建阅读平台,丰富阅读资源;
(3)加强读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4)强化阅读训练,巩固阅读习惯;
(5)立足课堂教学,鼓励个性阅读;
(6) 改进评价机制,肯定自我评价;
(7)创建成长手册,积累阅读成果。
(3)总结与验收阶段(2018年5月—18年9月):整理归纳实践中积累的个案资料和相关记录,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4、课题组成员
龙泉良:负责对本课题研究进程的统筹安排,研究经费的管理,问卷调查的设计与规整,课题报告的撰写。
吴秀琼:负责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查找与复印,后勤保障。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
霍晓露:数据统计,资料打印,归类存档,负责过程性资料、案例的征集,报告撰写。
(七)、研究的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形式
1、 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喜欢上阅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从原来只关注课内的阅读,拓展到课堂外的阅读;由校内的阅读拓展到家庭、社区的阅读。
2、完成《“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