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预期、理性归因,给孩子一个继续努力的理由
1
考完试了,孩子们还好吗?
大多数初小的孩子刚刚经历了期末考试,在孩子拿到成绩以后,家长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们之所以会在拿到分数后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是因为对孩子的成绩、或者说考试的相对排名有目标、有期望,而孩子的实际情况与目标与期望的距离,便是拨动我们情绪的指挥棒了。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
无论是满意或不满意、开心或失望,我们的情绪表达方式,都是合适的吗?
我们的情绪表达,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什么?
我们给孩子的鼓励,他接受到的真的是鼓励吗?我们给孩子的批评,真的是他该承受的吗?
下面我们来看几组对话案例:
对话一:
“妈妈,我们今年假期去哪儿旅游啊。”
“你考得这么差,还想去旅游?我说你有心没心啊,我都焦虑死了你是一点儿都不急啊!你给我听好了,想旅游,下次考到前十名再说。”
对话二:
“唉,你怎么又只考这么点儿分啊?有这么难吗?”
“我已经很努力了,你们还想让我怎么样!”
对,上面这段对话,是典型家长对孩子不满意时候的对话。
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案例,希望不是看文章的你。
对话三:
“老妈,我的成绩够**学校签约线了。”
“我女儿太棒了、太牛了,不过你不要太骄傲哦,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不过这次考得真不错,你想要什么?妈妈给你买。你想去哪儿玩,妈妈这就去安排。”
对话四:
“妈,我们分数出来了,这次还不错,老师说能签个好学校。”
“真是太好了,所以你一定要更加努力,确保中考成绩不掉档。妈妈给你每门报了一个培优班,这可花了妈妈一整个月的工资啊,你要努力。”
对,上面这段对话,是孩子的成绩达到预期后,不同家长的不同反应。
看文章的你,看出这两个妈妈的不妥来了吗?
从以上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孩子考得好还是不好,家长的关注点在哪里?
对,结果。
我们似乎都忘了问:对于这个成绩,孩子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他希望,我们对他的分数是什么态度?
我们一味的表达着自己对结果的情绪,而将孩子全然的冷落在了一边。
且不说那些要爱孩子、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大道理,仅说你们关心的分数:是不是也要先关心一下分数的制造者呢?
2
合理预期、理性归因,给孩子一个继续努力的理由
为什么会对孩子的成绩失望?是因为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第一个问题好回答,第二个问题就不那么好回答了。
或者说,我们大多数的家长,习惯于将孩子的成绩无法达到预期,归因于孩子不够努力、学习态度不好上。
比如家长会对孩子这样说:同样是一个老师教,为什么别人学得好你学不好?
家长还会对孩子这样说:你不比别人笨、也不比别人傻,没有理由学不好,你但凡多花一点心思在学习上,你的成绩就不至于这样。
你看,家长的归因,全在孩子的不努力上。
而真实的情况呢?
孩子成绩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原因,只要我们愿意沉下心来想一想,也能轻易的罗列出好几条:
比如说:
第一,孩子目前的班级排名是30,而你的心理预期是前15,这显然不符合孩子进步的速度,简单的说,就是不考虑实际情况的高要求,所以自然会带来高失望。
第二,孩子记忆方式不是听觉式的,而是书写式的,所以在同样听讲的情况下,他的记忆牢度不如听觉式的同学;
第三,孩子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效率上还达不到最优,所以在付出很多时间后,不一定能取得相应的成绩;
第四,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不愿意听该老师的课,所以导致该科目的成绩上不去;
第五,孩子的知识结构存在问题,某些问题无法理解,所以听讲和刷题对他来说都没有用;
第六,孩子贪玩,就是不想学;
第七,......
以上随手列出六条,也只有两条(四,六)是与孩子态度有关的,而更多的是与孩子的学习特点、以及目标值相关的,所以:我们怎么能简单粗暴的将孩子成绩不够漂亮归因于孩子的态度呢?
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却达不到你的要求,再被你这样一通批评,他真的会很委屈,更会对努力产生怀疑:如果努力不能让我达到理想标准,我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很难再次激起他学习的动力与欲望了。
所以拿到孩子的分数,无论孩子考得怎么样,请一定一定不要先否定孩子的付出,请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好吗?
就算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在考试的那几天,他们也是想拿到好成绩的。
3
考试之后,如何正确面对孩子
当孩子考到一个好分数时,请陪孩子一起开心,不要用所谓的“不要骄傲”、“某某同学比你考得更好”、“这次的题目不难,考好是应该的”等等理由,抹煞孩子的努力,打消孩子取得成绩之后的喜悦。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孩子能如实的、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压抑、虚伪,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为了所谓更高的目标、或者虚假的谦虚,而去打压孩子的真实情绪,是得不尝失的事情;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让孩子尝到付出之后得到的喜悦,他才会愿意继续付出和努力;
共同喜悦、赞许努力,才是鼓励他继续向前的正确方式;而不是通过压制情绪、否定付出、对比抵消的方式来让他永远处于不被认可、处于努力还不够的自我怀疑中。
当孩子考到一个不那么好的分数时,请理解他的情绪--有的孩子会难过、有的孩子无所谓;无论是哪种情绪,理解并认同。
因为那是孩子的真实情绪。
在理解之后,我们需要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听听他们对分数的看法: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孩子并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无所谓,他心里是在乎的,但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难、老师的叹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所以用无谓的态度来掩饰真实的情绪。
这时候,家长越批评,孩子越难过,不同的孩子,这种难过的表现方式就会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孩子不会因为你的批评而变得上进而努力,相反,他们会逆反、会自我放弃、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委屈难受。
如果家长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那尽管批评好了,越往死里批评,孩子放弃得得就越快。
当然,也有孩子是真的不在乎分数,他有自己看重和在意的东西。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有智慧去挖掘孩子的兴趣和优势点。
分数确实重要,但也同样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如果我们能这一部分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与痛苦,为他们寻找一条更适合的路,对他来们说才是最大的幸福。
上期写过梁素素的故事,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理性分析、合理判断,看到孩子身上最闪光的地方,依着他们自身的优势,给他们合理的期待与恰当的引导,而不是逼迫。
还有一种孩子,就是特别会学、特别聪明,但就是不想努力、不能吃苦,让人心疼他身上学习优势的白白浪费。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是这样,可能你需要分析一下:孩子通过学习得到乐趣了吗?有学习成就的满足感吗?
是因为你给了他学无止境的绝望期待?还是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与他心里的目标关联起来?
学习本身是辛苦的,而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并自主坚持;
更多数的孩子,需要我们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为他们制造一些乐趣与成就,或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以利于他们坚持下去。
所以,
现在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考完试后,我们要如何面对孩子?
庆贺他的成功,允许他自信的骄傲;理解他的失误,认可他付出的努力;智慧的分析孩子的特点,为他制定一个足够smart的目标。
4
拿到分数后,如何正确的面对试卷
简单的说,就是分析试卷(分数差的孩子更有必要)。
第一,找出丢分点;
第二,根据丢分点分析丢分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粗心、还是不理解题意、又或是理解了题意思考的方向有问题?
等等。
这一点要和孩子一起来做,不要根据丢分点,就去臆测孩子丢分的原因。
有这样一个例子:
因为初中的思品考试是开卷的,所以孩子丢分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孩子是对书本不熟悉。
如果不去分析孩子具体的错题,你可能不会知道,孩子不懂的不是知识点,很可能是常识性知识的缺失、又或是对出题者意图不明白、还可能是无法将常识与课本知识惯通起来。
而这些,并不是熟读课本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分析,可能孩子在这门功课上始终无法提升。
所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了解他做题时候的状态和解题思路,才能找到真正的失分点,而不仅仅是卷子上红色的叉叉。
做过这样的分析后,你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卷面分数虽然不好看,但问题总集中在那么几个问题上:
比如说:化学扣分全部是实验题;
比如说:物理扣分全部是计算题;
比如说:语文每次测试的错题都集中在病句或标点的知识点上;
比如说:英语的主观题孩子常错;
等等,看似分数不好、卷面难看,而真正有缺失的,可能只有那么几点而已。
第三,制定分科、分类的改进计划
与孩子一起进行了试卷分析后,知道了问题所在,接下来便要与孩子一起制定改进计划。
当然,如果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能取得任科老师的帮助,效果会更好。所以与老师保持沟通与交流,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帮助。
针对性做改进计划的好处,就是避免将时间过多的花在孩子原本就掌握的知识点上,学过的知识点反复巩固当然是必要的,但反复训练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只能减少失误,但对于分数的大幅提升并没有明显的帮助。
知识缺陷部分的补足、做题如何避免失误的训练、错题的及时掌握,对于分数不好看的孩子来说,是短时间提升的重要方法。
第四,计划的实施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总能制定完美的计划,心里美美的想着,只要这些计划达成了,孩子的成绩一定一飞冲天。
而实际上,我们总是事与愿违。
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我们求全责备。
在新知识继续学习、原有漏洞需要补充的情况下,孩子学习的时间和效率也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做出恰当的取舍,什么都想学、什么都要补,到了最后是新知识没学好、旧漏洞没补上,如此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所有的计划,要在学校的学习计划之上,根据孩子自身的效率进行合理的安排。
哪怕一次只补一个点,也好过样样都来,结果什么也没补上。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有平和与从容的心态,允许孩子慢慢的进步、慢慢的成长。
在所有的事情都恨不得抢先、提前的现在,孩子吃饭、说话、休息、玩耍、学习,一直处于紧张的追赶之中。我其实总在担心,一个时时处理紧张追赶中的孩子,是否会不由自主的变得焦虑?
而我始终认为:从容是一种难得的气质与状态。
我宁愿孩子慢一点,也希望他在任何时候,都有一种从容若定的气度。
我希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能和孩子一起用一种从容的态度,在自己的跑道上,持续前进。
最后,为所有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们加油!
ps1:很久没有更新了,因为孩子进入假期之后,各种分析、各种计划、各种培优接踵而来,忙到连思考的时间也没有了,向等更新的各位说抱歉,同时祝所有的朋友新年快乐,鸡年健康平和。
ps2:我们总说,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但不能时时都是一个理智从容的妈妈。没错,但我们的优点在不停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成长之中,这不是很好吗?
ps3:孩子今年初三,面临中考,所以我做为妈妈也在不断的调整自己,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焦虑之后的反思与调整,写出来与所有妈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