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时间简史》么?“
“我有时间也不捡屎⋯⋯”
看到这对话也是醉了,对,就是这本《时间简史》在我的书架上沉睡了10多年。
在北京时间2月11日晚11点30分,LIGO科学合作组织面向全社会宣布,LIGO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科学家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北京时间12日早上八点多我醒来看到了引力波的新闻,决定下午阅读半马从《禅定荒野》改为读《时间简史》啦。
说一说我12,13日的两个半马:
NO.1: 12日半马耗时
12日下午三点多半马开始,我准备好一杯茶和古典音乐的歌单,带上耳机开始阅读。开始一个小时还算清醒,随着一些陌生的名词一个一个出现,我能理解的部分越来越有限,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博物馆,我仿佛在一个巨大的博物馆里穿行,时快时慢,眼前是一个个有着深厚背景和历史的展品,一环扣一环而又难于理解,一个名词背后是寻找它的艰辛过程,以及无数次的实验。这3小时40分钟过的并不轻松,中间我们去吃了晚饭以及朋友来家里拜访,到深夜才完成半马的阅读时间,然而只读了《时间简史》的一半。若不是大狗熊的这个活动,《时间简史》还是会被我束之高阁,三个多小时我迷迷糊糊在时间博物馆里穿行,看待周遭事物的角度也变的不同,我们渺小而又充满能量,我们每一次呼吸甚至都在这个宇宙发生未知的作用。
在阅读中我能察觉到:我的内心缺乏稳定和专注,还没看几页书就想看手机,我会坚持到看20分钟或30分钟再休息。同时我觉得如果能不受到干扰的进行完整的半马阅读是极好的,中途休息5次,因为这样可以让思维有个连贯性,结合做笔记,读书的效率会高一些。以后可以尝试一下。
收获也是颇多的,察觉了自己的内心变化,评估了自己的阅读速度,这本书的中文版151000字,一半大约75000字,3小时40分钟读完一半。
NO.2: 13日半马耗时
由于没读完《时间简史》有些不甘心,我决定再来个半马读个幽默生活化的《园丁的十二个月》(76000字),恰佩克的这本小书写的十分风趣。读起来轻松舒适,恰佩克带着你走进他的花园,播种耕耘收获。是的,正如恰佩克所写“时间造就了玫瑰。”同样的时间你是偷懒了,还是播种了,你是有效利用了这些时间,还是让时间在闲逛和八卦中流逝了,作为一个园丁你是否也关照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以便更好的从事你所热爱的工作。
在阅读中我察觉到:我的专注程度比上个半马好,读了《时间简史》看其他书真是觉得:哇噻,so easy!所以这本书读了三个小时就读完一遍了,里边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推敲,要另花时间去整理了。还剩下40分钟我读了《欧洲史》的开头。
回顾这7小时20分钟,我读了半本《时间简史》一本《园丁的十二个月》,几页欧洲史。一个星期读一本一万五千字的书并写读书笔记是可以完成的,每天1.5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周六日写读书笔记,但这个速度对于我还是有些快了,尝试放慢读书速读,进行一些精读是有必要的。
以上是一些碎碎念:)
以下摘录这两本书的几个段落:
牛顿运动定律使空间中绝对对位置的观念告终而相对论则摆脱了绝对时间。考虑—对双生子,假定其中—个孩子去山顶上生活,而另一个留在海平面,第一个将比比第二个老得快。这样,如果他们再次相会,一个会比另一个更老。在这种情形下,年纪的差别非常小。但是,如果有一个孩子在以近于光速运动的空间飞船中作长途旅行,这种差别就会大得多。当他回来时,他会比留在地球上另一个人年轻得多。这即是被称为双生子的佯谬。但是,只是对于头脑中仍有绝对时间观念的人而言,这才是佯谬。在相对论中并没有一个惟一的绝对时间,相反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时间测度,这依赖于他在何处并如何运动。---《时间简史》第二章空间和时间P33
读这段时我想:那么如果我们在海拔高的地方运动的快一点,时间是不是就可以慢一点?我们常常奔跑是不是会更有活力更年轻时间在我们身体上的痕迹就越轻⋯⋯?
一天早晨,当你张开双眸,花园将成缤纷翠绿,长草上闪耀着露珠,藏身树丛的玫瑰花苞将在阳光下化成紫色,亮丽动人;而树将会变老,长成茂密粗壮的大树潮湿的树荫底下弥漫着一股发霉的味道。届时你将不再记得过去那个瘦小光秃的花园,那睫毛轻飘的小草,那第一株细小的绿芽,那一堆堆黏土,一座令人疼惜爱怜的美丽花园,终于盖好了。嗯,很好,但你必须持续浇水、锄草,还有,将土里的小石头挑出来。---《园丁的十二个月》P004
我必须承认,要与植物的根搏斗实在是件苦差事,最好的方法还是将根留给大地;植物自己心知肚明,为何要把根钻到大地深处;我必须老实说,它们根本不在乎我们的观点;最好还是放任根部自由伸展,我们只要致力于改良泥土就成了---《园丁的十二个月》P157
改良泥土,若把人比作植物,泥土比作周围的环境,我们需要改良周围的环境,以便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而不是去修剪他,他需要阳光雨露,让风进来,让雨进来,让蜜蜂飞过⋯⋯
最后用12日清晨在果壳上看到的一段话做结尾吧,看了这段话眼睛里泛起了泪:我们都将死去,但哪怕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将化为灰烬,我们依然能知道宇宙初生的那个黎明,和宇宙最终灭亡的那个夜晚。我们将凭知识超越时空——而今天,我们将在这条道路上迈出小小的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