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中国最美诗词典评套装珍藏版》
@(阅读笔记)[红帆船读书群][传统文化][人间词话][诗词][苏缨]
《中国最美诗词典评套装珍藏版》是一部专为对中国古诗词有兴趣的读者编辑的全六册的古诗词赏析的“书丛”。典评人苏缨用优美易懂的语言解读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诸多诗词,同时对于诗人、诗词背景等都有非常精当的交待,让读者可以产生更多对古诗词的意境和词义的共鸣。
特点概述:
- 典评优美 :其中对于《人间词话》的解读,很有独见。
- 配置丰富 :丛书包括了苏缨本人对于唐诗、宋词、以及《人间词话》的释读,更包括了独立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单本,以及一本对于纳兰性德诗词的释读本。
- 贵、一口气读不完 :价格就不说了,关键是好几本,耐读的很(不知道这算不算优点)
目录
纳兰词典评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人间词话精读
唐诗三百首:插图珍藏本
宋词三百首:插图珍藏本
以下节选诗人李白的部分,只是部分节选,
李白 一个从不肯脚踏实地的天才
关键词:
痛饮狂歌
警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
你是否愿意和这样一个人成为朋友:他总是大言不惭,自恋到令人发指的程度,酗酒成性,花钱如流水,从来不肯脚踏实地,永远耽于不切实际的空想……
如果你有一点小市民习气的话,和这个人交往一定只会占尽便宜;如果你是一个性情中人,并且真的把他当朋友的话,他一定会为你两肋插刀,甚至不惜犯险杀人;如果你是他的同行,你会怨恨苍天为什么要让你生活在他的时代里;如果他是你的属下,你一定对他又爱又恨,而最终恨意会占据上风,你恨不得马上就把他踢到十万八千里外;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用全部的婚前时光来向往,然后用全部的婚后时间来后悔;如果你是他的子女,你或许会记得他对你讲过的每一句话,因为他总共也没对你说过几句话。这个人,就是李白。
2.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对李白的印象。
李白是富二代出身,其先世数代定居西域,直到李白的父亲这一辈方才大举迁居,由胡入蜀。这大约是为了躲避仇家或官府的缘故,而当时李白已有五岁,西域的风俗文化成为他身上最早植下的文化基因。
定居巴蜀之后,李白的父亲过着深居简出的低调生活,李白却以极其高调的姿态成长起来了。自幼锦衣玉食惯了,李白当真视金钱如粪土,完全有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经济基础。
李白有太多的忧心事,为天下兴亡忧心,为政治前途忧心,为修仙大业忧心,为朋友的困境忧心,唯独不曾为钱财忧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句,贫寒出身的诗人无论再天才也写不出。必须感谢李白的父祖,若没有他们,李白的诗怕也写不出这样的豪气。于是腰缠十万贯,巴蜀任游学,李白就是这样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
巴蜀民风与中原大不同,有任侠仗义之风,重经济纵横之术。相形之下,按部就班地读书应举实在是一件太过无聊的事情,是李白绝对不愿去做的。大丈夫志在四方,如愿有所成就,那就是成就姜太公、诸葛亮那样的事业,由布衣之士跃升为帝王之师,于谈笑之间安定天下。
后来的事实一再证明,这种眼高手低的毛病实在害了李白一辈子。
3.
年纪稍长之后,李白便离蜀东行,“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所谓“仗剑去国”,这倒不是诗人为了渲染气氛而说出的大话,李白当真学过剑术,也当真在远游的旅途中像小说里的侠客一样“头不离肩,剑不离身”。
李白自称曾经手刃数人,据李白研究专家周勋初的意见,在这件事上李白应该没有吹牛,也算是小小实现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大梦。当然,侠义精神绝不仅仅是剑术好,敢杀人,李白远游途中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才是真正有任侠风骨的。古人的生命远比现代人脆弱,与李白同游的同乡好友吴指南不幸死在洞庭湖畔。李白为之服丧恸哭,就算有猛虎靠近也不为所动。所幸猛虎于此时保持了必要的审慎,没有轻率地葬送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天才的性命。李白本着巴蜀旧俗,将好友的尸身殡而不葬,留在当地。几年之后,李白重新寻来,检视好友的尸身,见筋肉尚在,于是一边哭着一边持刀剔尽了尸身上的筋肉,再将骨骼洗净之后包裹起来,随身携带,长途跋涉到鄂城之东,将好友正式营葬。
这件事情的全部经过是李白在写给安州长史裴宽的干谒书信里亲自讲出来的,为的是举证说明自己是如何一个任侠仗义的性情中人。但这种“南蛮”的丧葬方式与中原传统大不相同,在中原士人看来简直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4.
有一种因果关系很难辨识清楚:究竟是一本书影响了一个人,还是一个人总会选择与自己性情投合的书籍来看。
这两种情形应当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我们读书其实很难改造自我或者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反而只是强化了固有的性情与观念罢了。越是感性重于理性的人,这一规律在他的身上也就越发适用。
李白,当然是最逃不过这一规律的。
我们读李白的诗集,可以从他的遣词造句与用典当中晓得他都读过哪些书,更晓得他最爱读的是什么书。答案一点都不会令人吃惊:李白最爱读的就是《世说新语》,他对魏晋名士的做派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简直有点亦步亦趋地学着他们的样子。然而不幸的是,魏晋风度是要有门第做支撑的,而李白的家庭只有财富,却没有门第。既然没有门第,那就索性挣一个门第出来吧。
太多了,不摘了,感兴趣的看书吧,以下跳转到《将进酒》
5.
李白的诗,向来写得汪洋纵恣,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仿佛他从来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之外。
而现实世界果然也一再地辜负他和他的后人,这倒也不能说是命运不公。
我们今天读他的《将进酒》,感觉何等豪气,何等酣畅,何等激励人心,只是,若我们蓦然想起李白的一生,以及他那两个孙女的遭际,不知道还会不会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这首《将进酒》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李白诗歌最显著的两大特色,即夸张与任性。李白之夸张,一说发愁便是“白发三千丈”,说喝酒便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说打仗平叛便是“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之任性,写诗讲话全凭一时的情绪,一高兴就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受点挫折就抱怨“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四处干谒求达官贵人引荐的时候就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偃蹇不顺的时候就慨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若脱去全部文学的伪装,他不过是个一辈子都不曾长大的孩子。
李白名字考李白,字太白。李白的母亲在生育李白那晚,梦见长庚星入怀;长庚星即启明星,又称太白金星,所以因梦名之为白。太白,即太白金星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