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大学》是二十多年前在镇上姑射书屋闲逛的时候,不是单本而是在《礼记》这本书里看到的。其语言优美,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竟直达人心。可看其字都认得,组成词句,难解其意,理解起来总觉差些意思,更不知是不是原文本意,觉得自己理解了又好像没有理解。无老师来教总是难以进步,且那时书很贵,囊中羞涩,只能放弃。
时间到了现在,手机网络发达,免费电子书很多,下载一本,学起来很方便。手机上边有很多国学专家的音频讲课,听了讲解,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心想:醍醐灌顶啊,醍醐灌顶啊!直觉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明灯一样。
可是话说回来,一个七零年的老农民,平常在家干农活,出门打工卖出力,哪用得上这些,学这个有个鸟用?就象人家说得“之乎者也”,酸不拉几象山西老陈醋,“古时乱货”,腐朽不堪,就是陈谷子烂芝麻过时了。
话是这么说,但一进入这些先贤经典,越觉得先贤经典无时不贯穿在我们生活当中,正如“道须臾不可离也”。先贤之智慧,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