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在大城市打拼,一个人租房子,一个人生活。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除了工作,闲暇时间看电影,运动,会朋友,或者在家待着。总之,不管参见什么活动,都要回归到一个人,回归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家”。只是习惯了那个“一间卧室便是整个家”的屋子,一个人蜷缩在板凳上或者床上,对着天花板发呆。这就是“空巢青年“吧!
不管怎么看,我似乎都逃不出“空巢青年”的境地,并且我身边聚集着很多很多的“空巢青年”。为什么我们是“空巢",原因很多,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通的:我们习惯了自由,习惯了一个人。所以,即使寂寞又劳累,我们也愿意选择大城市,因为梦想也好,欲望也好,我们便是觉得现在一个人还算好!
“空巢”——不可置否的标签,是一种有色的眼睛
前几日看到一段视频,邀请了几个大公司的高管们看了几份简历。第一位A先生,简历很漂亮但是没有经验,各位高管们均拒绝了。第二位B先生,25岁,很早开始工作,高中学历,换了很多工作,菜市场做学徒,洗车工……依旧是拒绝的回复。最后一份简历,每位高管拿到了不一样的简历,虽然说比前面两份简历好了些,但是各个高管还是表示了不满意,给出了”NO“的答案。最终揭晓答案:A先生李安,B先生吴宝春,而最后一位简历是各位高管的朋友,亲戚的孩子,甚至就是自己的孩子。
我看到最后几乎是泪奔的,作为一个曾经苦苦需求工作不得志的年轻人,也曾抑郁于:我有学历你们嫌我没经验,有经验又觉得学历低,有点学历又有点经验的,又觉得经验不够深。事后这些高管们也说了:当初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履历还不如现在的年轻人,我曾经的领导也没想过我会做到今天的位置,只是我们都给他们带上了标签。所以,当看到最后一份简历上是自己熟悉的人的名字时候,所有的高管们”笑“了,“笑”的很尴尬。我们给每个人都贴上了标签,却从没想过自己的曾经到底是什么标签?
“空巢”的标签最早贴到了老年人身上,我们悲悯这些老年人的孤独,我们渴求那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多回家看看。每每电视镜头拍着一位老人,孤独做在屋子里,都是让人触目惊喜的痛。但是,这份痛毕竟的不是切身的体会,我们只是坐在电视前,看着一切事不关己的事情,去评论他们的不公,去评论社会的不公。
现在”空巢“的标签落在了年亲人身上,带着一份悲悯。顺带着“空巢青年“的标签,贴在我们身上的还有“大城市”,“独居”,“租房”,“孤独”,“梦想”。每一个标签我都不可置否的赞同,因为这就是现实情况。不管是社会原因,还是个人的理想造成了如此多“空巢青年”,在你们眼里的一份辛苦与艰辛,在我们眼里这只是一种”生活”。我深深接受并且喜欢这样的生活,从没感觉到因为疲累,寂寞而想要放弃,也没有想过要回到老家,寄缩在父母的羽翼下:工作,结婚,生孩子,经常回到老人家里吃吃饭,就这样过着小日子。当老一辈人在谈论“空巢”青年的时候,不是在拿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我们过的怎么样嘛?
生存到生活,是个每个时代年轻人的路
“空巢”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是人们对这种空巢的现象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便有了一种特有的情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着自己成长的烙印。我们只是重复着一代代相同的路程。从求学到求职,不管大环境怎么变,从学校里面天真浪漫,充满罗曼蒂克情怀到一点点揭开社会的面纱,我们变化着,变化着成为一个社会人。
“社会人”的标签每个时代都未曾变过,变的只是时代的特征。到了我们这代年轻人,学生多了,房价高了,工作少了。年年媒体都叫嚣着: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是,该找工作的还是去找工作,该买房还是买了房子。仅仅毕业一年多,我身边买房子的人也不算少的了。所以,大家还是重复着上一代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媒体的宣导,和那一连串官方统计的数字。
自打我们出生,便是独生子女,茕茕孑立。习惯了一个人,反而讨厌了家庭的束缚。因为没有兄弟姐们,便没有多重的家庭观念。再加上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比尔盖斯,出现了乔布斯,出现了俞敏洪,出现了马云。所以,对于成功的追逐是落在骨子里的,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现状。我们渴望再往上,再往上,可以触摸到阶级的天花板,如果可以我们能够飞跃阶级的界限。所以,我们很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但似乎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近二十年的求学路,我们并未学会生存。所以落在每个留在大城市的学子的第一条路:便是生存下去!其实,这个问题是落在每一代学子身上。终究那些走在上面,一毕业就进入世界500强的“天之骄子“们,在众多的学子还是少数。对于大部分的毕业生,第一年的工资可以收支平衡不让家里贴钱已经算上混的很不错了。但努力终究有回报,让我欣慰的是虽然是第二年工作,但是身边的朋友的生活状态都有了可观的变化,这些不仅仅表现在收入上。这是我作为一个“空巢”青年,以及我身边的空巢青年最大的骄傲。
也许这个时代还会变化, 我们也会从青年渐渐走向中年。这个时代,给我了我们这样一群人“空巢“的标签,我们接受这个标签,但是对于一切标签带来的附属感情,请收回吧。我们喜欢着”空巢”的自己,我们在用自己的双手赢得自己的未来。也许未来的莫一天,我们也会看着我们孩子一个人在其他城市打拼,但是我相信我们绝对不会以一种悲悯的心态,来感叹他们的寂寞与辛苦。因为这是一种自由和进取的骄傲。
但或许,他们并不会,谁又知道下个时代又是什么样的,下时代的年轻人又被我们赋予了什么标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