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知沪江,是在那个秋高气爽的九月。不经意地点开微信,发现自己被拉进了一个新群“三门峡网络种子教师学习群”,这是个什么“东东"? 名字叫得好奇怪! 进去看看,群里几乎都是陌生人,心中不由莫名。第一印象实在不佳,只是不好意思即刻退出,勉强处着吧!
在莫名地不经意地浏览中,隐约知道这是一个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大家关注交流的对象名叫沪江CCtalk。但是这沪江CCtaⅠk是何方神圣,却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省二实验王涛主任的出现,才揭开了沪江的面纱,得见真容。
当一个好学生,认认真真地听了王涛主任的四节直播课后,不由地心思萌动,对沪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不再满足于旁人的介绍,不再止步于远远的观望,只想与它近距离接触,希望能有更深的了解了。
与沪江的第一次相约是在2016年10月16日晚上8点。一个月上柳梢的美好夜晚,我通过沪江cctalk网络直播平台,上了我的第一节网络直播课,心中不由感慨: 互联网+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直播课的主题是《国庆假期,你去哪儿了》。备课的源起还是那次和省第二实验中学王涛主任的交流,王主任说,直播课的内容既可以是课堂的预习和复习,也可以是课外的延伸和拓展,只要是有价值的,对学生有用的,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进行。那么,第一次尝试,我用什么主题呢?想起了去年寒假过后的那次课堂交流,想起了平时我对学生的写作引导,我便把本次交流话题定为《国庆假期,你去哪儿了》。
我想通过直播交流传达给学生的是,“读书学习,远足旅行,有思考有收获,有感悟有置疑。那么,为什么不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读所悟,都一一用图片或文字记录下来,在分享中体味快乐,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呢?”
因为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网上直播交流,我和学生都在好奇中期待着,虽然自认为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在讲台上站了二十多年的我居然还是有点紧张。八点前,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上线了,我先引导学生了解直播平台的交流功能和使用方法,孩子们适应新事物的能力真地很强,大多数学生很快掌握了简单的发言和交流的方法。直播课开始了,讨论区里发言不断,精彩不断,也许这样的发言更像聊天,孩子们更放松吧。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部分学生纷纷上麦尝试口头发言。将近一小时的直播课结束了,学生却意犹未尽,追问着,期待着下一节课的来临。但是,下一次相约,话题是什么呢?
与沪江的第二次相约,却是不得以为之。那个周五,也许是走路太匆匆,也许是神游心思外,上班路上,脚崴踝伤,疼痛又沮丧的我不由着急: 月考刚刚结束,原本打算趁热打铁上课讲评试卷的,可是却出此意外,怎么办呢? 情急之下,想起了沪江,虽是初识,但毕竟已有交集,想必定能解急救困吧!
脚不能动,便衬托得手脑更加灵活。半躺在沙发上作了课件,通知学生: 周日晚8点,不见不散。因为课件的直观呈现,学生讨论区里的互动作答,感觉效果比在教室里进行得还要好。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直播课,让我发现了录制回放的强大功能。对于程度稍弱的学生,在回放中咀嚼吸收; 对有事缺课的学生,在回放中弥补缺漏。情思所至,对沪江的喜爱便又深了一层。
与沪江感情的进一步发展,是因为小雪那日的大雪纷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小雪"之日,一场大雪如约而至。惊喜之情自不待言,白雪如画妙笔天成。可是,多年不遇的大雪给人们拉响了红色预警,交通受阻,出行艰难。"红色预警,停课一天!" 教育局一纸通知彰显了人性的关怀,却也阻断了求学的道路。不过,通知停课的同时,教育局又连夜组织网上直播课表,我有幸被安排在课表中,要求主题自定,教室公开,让学生在家里欣赏窗外玉树琼枝的同时,共享一天沪江盛晏!
相约的主题是《岳阳楼记》复习课,我的线上教室迎来了各路嘉宾。有领导,有老师,有学生; 有本班的,有本校别班的,有外校外班的,绝对的超大班额,却不影响讲课的效果。直播课的关键是参与者的主动学习,它给爱学想学需学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平台。在这个虚拟的大教室里,不曾谋面的我们成了师生,成了同学,积极参与,热切交流。我突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不分学校,没有竞争,只为了我想知道!
悄悄地,不经意间,我恋上了沪江。虽然它亦有不足,如孩子们新奇有余,静心不足; 讨论区发言积极,但也有孩子在争论中跑偏主题; 大多孩子能快速参与,但也有部分学生始终无言,隔着屏幕难以关注。但是人无完人,又怎能苛求沪江! 它的优势显而易见:大多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点燃、碰撞。只要在相处中提高自己的交流技巧、操作水平,促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贤内助,必然是极好的!
既然相恋,便想热恋。心中的构想渐渐清晰:定时相约,主题多样。下次与沪江约会的主题是《千秋诸葛我评说》,特邀弟子作嘉宾。亲爱的,请你一起聊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