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西游伏妖》的评分不高。但是我给《西游伏妖》打9分。为什么打这么高的分呢?没有什么复杂的原因,就是因为看完一遍觉得很好看,隔一天又去电影院看了一遍。
一部电影好不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豆瓣等影评网站打分低,肯定是有原因。这些原因我们就不去分析了,让专业的人士去干吧。但是,评分网站打分低一点都不影响我喜好它。
有时候我们听到一首歌,它特别符合自己当时的心境,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特别喜欢这首歌,因为产生了共鸣。流行歌曲的创作和电影的创作应该都是揣摩消费者心理的。《西游伏妖》的整个故事不复杂,也不是非常有深度,但是电影表达出来的几个细节和情节共振到了我,和我产生了共鸣。下面就扯一扯。
1、师徒四人的关系应该很融洽吗?
我们看过的最经典的、被周星驰改编之前的《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关系是很和谐的。尤其是孙悟空,被唐僧收了以后,一直就忠心耿耿的保护唐僧,沙僧也是这样。即使是最“坏”的猪八戒也只是偶尔刷一点小聪明而已,他可从来没有什么邪念。但是,周星驰和徐克的《西游伏妖》里面,师徒四人的关系就完全不一样了。四人各怀心事,勾心斗角。经典《西游记》里老实本分的沙僧背后管唐僧叫秃驴,对唐僧完全没有好感。猪八戒则直接挑唆孙悟空杀唐僧。孙悟空也真的动过杀唐僧的心,只是迫于如来佛祖的压力最后没有得逞。看惯了经典《西游记》的人可能对这样的师徒关系设计很不习惯,但是,这样的关系可能更符合人性和妖魔本性。
孙悟空那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石猴,仅仅被压了五百年,仅仅被唐僧救出来就能一夜之间改头换面对唐僧服服帖帖了,这真的是太理想化了。《西游伏妖》里孙悟空和唐僧是在经历了一些你死我活的暗斗和一些大事之后才成为好兄弟的。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更真实,更现实。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哪有那么完美的?没有。但是,人和人之间有没有好朋友呢?那当然有。好朋友都是“求同存异”求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尤其是思想和观念的不同,使得两个人之间,包括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好朋友之间,都没有螺丝和螺母那样的合适。所有的和谐关系都是经历时间和经历事磨出来的。就像《西游伏妖》里的唐僧师徒那样。
2、我们都会现原形
《西游伏妖》里沙僧中了蜘蛛精的毒,现了自己的原形,变回了一条鱼。蜘蛛精等妖怪在被打伤或打死的时候,也都会变回自己的原形。孙悟空发怒的时候也会现出自己的猴子原形。猪八戒在得意忘形的时候也会现出猪的原形。这说明,保持“人模人样”是个体力活,是需要能量的,受伤或死掉的时候能量不足,就维持不住人形了。生活中情商高的人,都是能量足、体力好的人,他们比那些情商低的人能更长久的保持“人模人样”。那些情商低的人经常发怒、发飙、发狂,这时候就暴露出了自己的动物原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装孙子、拍上司马屁、人情往来等等这些事,其实每一个人都觉得累,但是,有的人就做的很好,有的人就做的很差。这就看谁的能量足、体力好,也就是演技高、情商好。《西游伏妖》让我从能量这个角度重新理解了情商。
除了能量不足现原形以外,还有“得意忘形”。就是说,有时候不小心、一高兴就露出了原形。你说这做人累不累?时时刻刻都得小心“端”着、“装”着。
《西游伏妖》里唐僧有几次说,“等一下,我先补个妆”。其实也是暗示了这个道理——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情商高、有演员天赋的人稍稍轻松一点,情商低、没演员天赋的人就活的更累一些。这就是生活的真相。这就是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疯狂原始人》里瓜哥那句话说好:没有人说活着是件好玩的事。以前我觉得生活就应该很轻松、人就应该很真实、一切就应该很美好。这样的世界观让我以原形示人闹了不少笑话。
我最近再次听到林夕作词、王菲演唱的《人间》的时候,我能体会到词作者要表达的东西了——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
……
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
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
……
世界比你想象中朦胧
我不忍心再欺哄
但愿你听得懂
……
3、大反派的随心随性大法
《西游伏妖》中姚晨饰演的九宫真人是最后的大反派,她练的法术是随心随性大法。她自己说“随心随性大法”说白了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我等情商低的人来说,感觉随心随性很好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难道不是人生和生活的真谛吗?
周星驰和徐克让“随心随性大法”出现在反派,最后被如来佛祖灭掉。是不是告诉我们,人不能“随心随性”,人不能没心没肺没情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不能随意露出自己的原形,人就要有个人样,人要通过佛祖和唐僧那样的修持以达到更长久、更稳定维持人样的能力。
同样的一部电影,每个人看到的重点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以上是我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