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回到家乡已经五个月了,但我对它却还是那么陌生。
其实,我好像从来没有熟悉过,因为对它缺乏了解。小时候,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上学,除了读书,家里的事情几乎很少参与。
这似乎是年轻一辈的必经之路,先辈用无数经验告诉我们,留在农村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我们懵懂的学习,懵懂的成长,懵懂的走向城市,然后不得不面对一个终极命题: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留在城市吗?那似乎是属于少数幸运儿的,但他们在城市里一定有归属感吗?相比城市原住民,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睁开眼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的房贷。
有人说,高房价摧毁了年轻一代的理想。现在,我们都不好意思这么说了,说到理想多么丢人啊,还是讲怎么养家糊口吧。
作为一个在上海呆了十年的农村人,我对自己的身份是迷茫的,在那里,我几乎看不到明天。日复一日的奔波,蜗居在几平米的房间里,强颜欢笑的奋斗。
所以,我选择回来了,除了写点文章,我几乎身无长物,就奢望着以此谋生。
然而,现实给了我兜头一盆冷水,我感到自己的灵感在一天天的枯竭,视野也一天天的变得狭窄,我成了孤军奋战的困兽。
如今农村的现状是,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在外面,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妇孺。人们看到我这么一个年轻人,心里似乎在嘀咕:这个人回来干嘛?难道混不下去了?
我不想也无法解释,只好以微笑面对。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其实他们也没真的在意。在这个世界,只要你能赚到钱,就是成功的,谁管你干啥?
面对那些留在城市的同学,我更尴尬,因为我们已然成了两个阶级:农村人和城里人。
记得读书的时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读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这是最美的田园风光。
然而,当你天天听着蛙鸣蝉唱时,你的脑海很难平静,难道我真的要在这里呆一辈子?那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毫无疑问,农村被边缘化了,被城镇化了,我们还能像小时候那样,躺在凉床上,数着天上的星星、追着篱间的萤火虫吗?
价值观的单一,让我们变得焦虑和盲目,浑然忘了生活本是一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