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年初一,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就开始拜年了。我们这儿拜年,一般是从早晨拜到午饭前,吃过午饭后,就算下午了。倘若你到某一家去,别人已拿起碗吃午饭或者已经吃过,那就特别尴尬,不好意思提拜年了。
如果是岳父或舅舅家,那你就作好心理准备,少不了挨大人一顿斥责,臭事不懂。一年到头,也免不了老婆在你耳边絮絮叨叨,不重意她家,摔钵撞盆的事时而有之。
拜年最好在初一至初十之间,如果亲戚朋友太多,最迟到十四,到了十五就年过月尽,不算作拜年了。
一拜家(jia),二拜家(ga),三拜丈,四拜姑,五拜姨,六拜朋友,我们这儿一般是按这种顺序来拜年。也就是说,初一拜家乡,也就是村里的伯叔朋友,初二拜外公外婆舅舅家,初三拜岳父岳母,初四拜姑姑,初五拜姨妈,初六初七及其它日子拜同学,同事,远方的朋友。
以前没有车子,全靠步行,一天走不了多远,有时还要在亲戚家留宿,一般都按这种顺序来。现在车子一开,摩托车一骑,像穿梭子一般,一天要跑很多地方,有时一天拜了原来几天的年,也就没有严格遵循先前的顺序了,怎么方便怎么来。
初一这天大清早,天还没亮,就有人放起了鞭炮,一家家大门敞开了。
将堂屋重新打扫一遍,在高桌子泡一壶新茶,摆上糖果,香烟,生起炭火,将电视,音响全都打开,红红火火迎新年。
给所有的热水瓶,烧满开水,将门前的空地扫得一尘不染。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早已洗漱完毕,匆匆吃些早已煮好的水饺或炖肉,过了早,便出门去。
家里留一个妇人接待客人,当家的带着孩子在村里各家开始拜年。
首先去的必是伯伯或叔叔家,小孩走前面,大人在后。进门后,小孩扑通一声向着香案跪下,也不讲什么章法,跪下就行,口中大声喊道,大爷,大奶,拜年啦。
伯母必会慌慌跑出,惊喜地叫道,我的乖乖,莫拜莫拜,来了就是年。
一边扶起小孩,一边往他们口袋里塞糖果和各种小吃。
大人在后面,趁主人不备,也会虔诚地跪下,双手撑地,以头触地,然后抬起头来,双手作揖,庄重地喊道,伯父,伯母,拜年啦。
伯母一脸嗔怪,你看我的某某,你还真拜,快坐下喝杯茶,暖暖身子。一边递上烟,一边送来瓜子。
往往并不坐下,只是说道,我们还刚起来,还有很多年,得抓紧时间。
然后退出来,你前脚刚走,别人后脚又来,倾刻间,哗啦啦跪倒一片,拜年声此起彼伏。
村庄里热闹起来了,各处都有欢笑,最偏僻的道上也有人影走动。拜年就是好,哪怕平时迎头撞上也不打招呼的乡亲,在今天,你去他家跪一下子,作一下揖,喊一下拜年啦,他立刻会热情洋溢地上来拍拍你的肩,邀你坐下,端茶递水,有许多说不完的话。
新年新气象,新气量,人人都变得亲和而谦逊,所有的不快都丢弃在去年昨日,不必再提。
要不了多久,大人的耳朵,手指间夹满了烟。小孩的口袋鼓鼓囊囊,甚至手里提着几只方便袋,里面也是满满当当。
人们见了面,老远就喊着过年好。走到一起时,互相讨论着,还有哪几家没去,有哪几家去了家里没人。
忙忙乎乎一上午,年总算拜完了,下午就自由活动。大人去打牌,小孩放烟花或上街,村庄比上午宁静了不少。
这里有一点要说,倘若中午没去人家拜年,在正月,一般都不好意思去人家登门,除非你哪天补上。如果一个上午你去人家两次,我们称之为拜遛年,大人有时会故意取笑小孩,让小孩闹个大红脸。
初二到了,就开始拜亲戚家的年了,或早晨或中午。亲戚家有时一年到头只在春节时才去,这可不像村里,喊一下,屁股不沾凳转身就走。
在这儿,必须坐下,陪老人聊聊天,让老人看看你胖了还是瘦了,去年在外面怎么样,孩子听不听话,怎么不将孩子带来,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吃长辈煮的肉糕,不管多少,哪怕醮一点汤汁,也须端着碗,表示津津有味的样子。
吃人家的肉糕,夸一声美味,那是对主人最好的褒扬,主人会感到荣耀。倘若不吃,主人会很难过,一年到头,耿耿于怀,以为你说她不会事,或者怨你不懂事。
当然,在重要的亲戚家,还会留你吃午饭,烧上一桌好菜,摆上好酒,推杯换盏,推心置腹,将一年不曾说的话说一遍。
初一到月半前,基本上每天都要拜年,又忙碌又快乐。
到各处很久没联系的亲戚朋友家走动走动,送去我们的祝福,带去我们的心愿,让这种亲情更长久地维持,让我们的世界恒久地充满爱。
这是一种很好的传统,这是一种最浓最温馨的年味,这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明,这是我们最不可忘却的习俗。
走啰,去拜年了。
如需转载,请简信我的经纪人南方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