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据一位同事介绍:上周末,班级一位男生,因为玩游戏的电脑被母亲没收,孩子离家出走。
该生父亲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班主任经过四处打听,找到孩子,并且做通孩子思想工作,孩子同意回家。
青少年采取离家出走的极端措施,反抗父母对其进行管教。
出现这种现象令人深思:我们阳光般的少年为什么会采取如此下策?其中反映出的问题是是什么?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
身为家长,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起到榜样的力量、率先垂范。
比如孩子学习时,父母在刷手机、看电视、休闲娱乐。然而父母说服孩子好好学习,显得苍白无力。
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后方阵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把握正确的方向,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越小,父母教育孩子的策略越容易实施。
一年前,闺女因为弹钢琴跟我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闺女冲进卧室开收拾她的衣服,向我“宣战”。
见到此情此景,我心灰意冷,这是我教育出来的孩子吗?
我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对她讲:“既然你想出去,告诉我你去哪,我把你送到目的地。”
孩子委屈的哭了。我也为自己对孩子过高要求而忏悔。
自那以后,闺女再也没有出现过用离家出走来“威胁”父母。
父母教育孩子讲究策略,有攻有守、相得益彰。
教育是如孩子所是,而非如父母所愿。原则问题不妥协,非原则性问题,在不影响他人、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教育的缺席,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父母强行进行扭转,难上加难,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生活欠他们一座“奥斯卡”。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如果染上不良恶习,“碰壁”是最好的教育契机。父母对孩子说教影响越来越小,有时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
如果父母对孩子讲道理没有效果,那么讲与不讲效果差异何在呢?
此时父母最好的做法闭上嘴,静观其变,把焦虑留给自己,把爱与信任留给孩子。
能量是守恒的,当你对孩子充满爱与信任,孩子同样会回报父母以自信。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与自由——陪伴、关怀、信任。正视孩子的现实,不攀比、不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