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这代人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泛滥如洪流的时代,我认为这样说并不过分。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好处,让每个人都可以几乎无成本的在他熟悉的领域内发出声音,创造内容,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几乎无成本的获取自己感兴趣领域内的海量信息。
我们暂且不讨论信息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好或坏的影响,仅就知识和信息的创造、传播来说,可谓是已经打破了集权和闭塞,不再是某些阶层和人群的专属物,而是变得逐渐民主自由了起来。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只要你怀有一颗好奇心,又深知自己需要什么,你就能十分容易地获得你想要的知识和信息。当然了,你还需要保证自己不会在信息洪流中感到迷茫和彷徨,这是后话。
我是一个在信息获取上耗费了太多时间的人,不过我也乐于做这样的事。为什么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呢?因为我常混迹于国内外各大社交媒体,这也就给我带来了很多幸福的烦恼,那就是每天我都被各种推荐,太多感兴趣的东西了,每个人都会向他的关注者推荐着他们认为不错的东西。我也不例外。
在我耗费时间来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也逐步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获取机制,说起来也简单,大概就是发现、筛选、获取这三个阶段。
1)发现
正如我在上文所提到的,发现信息源对我来说从来都算不上什么难事,反倒还是我幸福的烦恼。因为我关注的人都是我比较认同的人,这也并不是说我全然认同他们的观点,我是因为认同他们看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所以他们推荐的东西我大多都会关注下来看一看。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如此一来,我关注的东西总是持续增多的状态,想读想看也是多得令人发指。坦白讲,如果要把所有感兴趣的东西都看完做完,那再给我一辈子时间也不够。所以,就得说说筛选和整理的作用了。
2)筛选
衣服多了你每天就会多花些时间想一想该穿什么,从来不穿的旧衣服你也许就会把它扔掉或者送予别人。对于筛选信息源也是大致相同的道理,断舍离不是简单的舍弃,它是你在基于自己当下的需要对持有的东西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性的整理。对我来说,年纪越大,就越发对感兴趣的东西报以戒心和警惕,因为我知道自己并不一定真的对它感兴趣。现在我的做法是,每当发现了感兴趣的新信息源,就先关注下来,如果关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地喜欢,那我就果断舍弃,反正再关注回来也没有太高的成本。讲道理,也没有什么是我们一定不能错过的,懂得这一点很重要。
3)获取
如果关注的信息源输出的内容能够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它保持兴趣,那你就可以真正花时间获取和理解它了。当然了,我也敢肯定你不会一直那么喜欢它,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会对它全无兴趣,你甚至可能会变得厌恶它,反对它,这没什么,舍弃它就好了,对你而言,这是好事,因为这说明你的认知在变化。你能在那么一段时间喜欢它,只说明它适合那个阶段的你,你现在又不喜欢它了,那也只能说明你现在不需要它了。
接下来的部分我准备勇敢地列出我目前的信息源,你看,我也只是说是我目前的信息源,因为我不敢保证我永远都认可这些,我肯定还会变化,我的思维和认知也肯定会不断迭代,我也肯定我会对别的东西感兴趣。如你所见,在信息获取这件事上面,发现、筛选、获取这三个阶段是没有明确线性关系的,每个阶段可以说都是一个循环,发现的同时你也在筛选,筛选的同时你也在获取,获取的同时你又在发现和筛选,就是这样。
a)微博、Twitter
我在这两个平台都关注了不到100个人,基本也都是陌生人,总体来看,微博和 Twitter 这样的媒介信噪比还是比较高的,即使你关注都还是蛮喜欢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会在碎片时间看看,或是上班时忙里偷闲时看看。这两个平台也是我用来发现信息源的主要平台,也常常能读到 po 主们推荐的不错的文章,有了微博和 Twitter,我也就不需要再多花时间专门去很多媒体和社区里找内容看
b)即刻
即刻这个 app 我用了蛮久,也总是变着法儿的去用,这个 app 中的内容常常对我有很大的诱惑,总是不经意间就关注了很多,然而我却几乎不会想到去看,推送通知中有一个想看的,我可能会点开看看,但是当推送中都是想看的,我就一个也不想看了。事实证明,关注的多了并非是件好事,甚至还有不少副作用,因为在信息的狂轰下我会变得麻木,那些我真正关心的也在慢慢被我忽视。所以,这两天我又对关注的提醒做了一些删减,只留下了诸如「比尔盖茨最新言论及动向」、「美团CEO“王兴”的饭否」、「老鼠什么都知道」 这几类提醒,我觉得这些信息从即刻获取是再好不过了。第一类提醒可以让我比较快而全面地了解关注的人或企业的最新动向;第二类提醒专门对付这种个色而有趣的人,我就不需要为了追踪王兴而专门下载一个饭否了;第三类提醒大多是一些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或专栏,这些提醒帮助我的微信回归到 IM 工具的本质:)
c)RSS 订阅
嗯,我是个还未抛弃 RSS 的人。我会用 feedly 订阅我很喜欢的 blog、简书作者、支持 RSS 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再放到 Unread 中阅读,我很喜欢 feedly 和 Unread 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在有限的 RSS 订阅中,最常更新而且也是我最常读的有以下这几个:
这是台湾光明日报旗下的光明专栏,几乎每天都有两三篇很短的文章,主笔是几个很有趣的人,这里更新的文章可能是一些生活琐事,一些无聊的思考,就像走进台中一户人的家里拉家常一样,轻松,亲切。
这是深圳远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博客,我对这家公司没有任何认知。从他的文章中不难了解到,他是做技术的,他的博客更新频率很高,一半是技术类的文章,我一般都会略过,一半是非技术类的文章,这些我每篇都会看,质量也都很高。
Keso 就不需要多说了,互联网圈内的人应该都知道他,老哥是一个在思考互联网的人,老哥也敢说话,观点有时也略犀利,抛开对错不说,他的每篇文章多少都会引起我的思考。有时候忍不住了,也会发表下不同的看法。
这是 MUJI 官网的一个栏目,更新的文章都是生活方式相关,在生活方式这件事上,MUJI 一直在思考,从这里你就能探到一些。我很喜欢 MUJI 对设计和生活的理念,最大的遗憾就是更新不勤快:(
这是不鳥萬如一写字的地方,他写的东西,我大概都会看一看。
这是金数据创始人 mechinland 的简书,他是一个为自己写了十多年的写作者,他写的「微信小程序三问:利他主义的权利诉求」吸引了我的关注,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思考者,更是一个十分真诚的人。
炳叔常常在微博上分享文章并写出概要和自己的观点,在博客里,他主要分享读书笔记。
没记错的话,这是生活杂志的主编,这是他的个人媒体计划,「今天笔记」的口号是「日日精进,浮世求真。」
这是木遥写字的地方,我认为木遥是技术和人文的产物,他的文章思维严谨,文笔一流,而且是个很可爱的人。对了,他很不喜欢特朗普。
这是一个北大技术哲学系博士的博客,他常会在此更新他对技术、媒介等等的哲学思考,他的文章一般都很长,有多长呢?大概会看一小时吧,不过,我喜欢。
这是我在 Twitter 上发现的一个博客,博主是生活在西安的西安人,他会在博客中写一些随笔,偶尔也会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影、美剧,脱口秀什么的,能看出来,他也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喜欢思考的人。
这是 C7210 的博客,他每周都会翻译一篇 Medium 上面的好文章,最近他很关注 VR 领域,我不太关注,看得少些了。他的碎碎念很有趣,配合着他推荐的音乐,似乎就坐在他身边了呢。
d)湾区日报
这是生活工作在湾区的 W 的博客,十分喜欢他,也喜欢他推荐的文章和写的简评,他可以说是我了解硅谷最新动态的主要渠道,如果文章十分有兴趣并且难度不很大,我会看他推荐文章的原文,如果不是呢,我也至少会看他写的简评。就像 W 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e)Telegram Group、微信群
因为 IPN 和 Lawrence 的缘故,我混迹在几个 Podcast 的听众群,虽说是 Podcast 听众群,但是真正在聊 Podcast 的时候却并不很多,群里有很多很厉害的人,也有不少生活在国外的,大家都很关注科技和人文,怎么说呢,总是能够涨知识。微信群不多,就是 KenZhu 的「一起做泡面」和即刻的用户群,偶尔也能看到些感兴趣的话题。
f)Kindle
去年我才买了 Kindle,虽然我一直听说它很棒,我前后犹豫了很久,也对自己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考验,最终还是买下了,现在它就在我在枕边,每晚睡觉之前我都会捧着它看喜欢的书。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多都是碎片阅读,然而即使碎片阅读再多再好,也还是不能替代读书带给我的体验,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一次次打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和世界观,又重新建立起新的世界观。如果说读书有什么用,那就是让我变得越来越无知。
g)Podcasts
除了阅读我也很喜欢听播客,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总是会花费很多时间在通勤上,这是听播客的最好时刻,可以是消遣,也可以是获取信息。我主要听的有以下这么几个:
IPN 是 Lawrence 和 Rio 做的播客网络,我是 IT公论的后期听众,后面又跟随到了「一天世界」,IPN 旗下有10档节目,我一期不落的只有「一天世界」,最近订阅了 IPN 合集,也是为了多听一点 IPN 的节目。
这是 base 在杭州的一档音乐播客节目,一堆好哥们儿做的,有做音乐的,也有电台夜间主播。这个应该不算是获取信息了,这几个 bro 的三观也都很正,常教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
张潇雨前不久做的播客节目,在某些方面他跟我挺像的,我们都喜欢探索未知,打破自己思维的局限,去发现更大的世界,他的播客我不会每期一更新就听,但是每当一听,就会停不下来。
Lawrence 推荐的一档新节目,第零期就吸引到我了,他说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按理应该算是现代人,然而很多人却还是古代人的观念。
管牧做的滑板圈播客,会聊一聊滑板圈儿的大人小事,他也是一个追求简单的人,他的微博、Twitter,和播客我都有在关注。
一个肉身翻墙的人,他跟何伯的有些谈话,会延伸我的思维边界。对了,他还说今年的目标就是把这档节目做到在墙内听不了:)
Vice 中国的音乐播客,能听到很棒的 hip hop 音乐。
正如 teahour 自己的介绍那样,这是一档关注一切 Geek 话题的播客节目,这个节目总能邀请到一些我喜欢的创业者,不过也是很久都没有更新了。
常常会请到一些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领域的大咖来做访谈,能给产品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也能了解到一些牛逼产品的内部故事。
以上大概就是我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了,本想一两个小时就能够写完,谁知道竟会写了大半天,我已经如此克制了,却还是会有这么多。就像我在前文提到的,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再看这篇文章,又会忍不住删掉哪句话。无论如何,我都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些乐于分享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