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会写剧本,我还做过其他的事——汤显祖

1、

当嘉靖皇帝忙着炼丹药的时候,汤显祖出生了,而且还是一个书香世家。

他爷爷是汤懋昭,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

老爸汤尚贤,是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

相当重视家族教育,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了“汤氏家塾”,

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罗老师讲课的时候,小汤同学就坐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啊,写讲义。 

比起他的爷爷、老爸,他的伯父就显得有些文艺气质了。

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不止是喜爱,还专门从事过戏曲活动。

小汤的母亲,那也是会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

总之,他们家清一色知识分子。

借用《陋室铭》的话,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出身在这样的家庭,汤显祖的智商高、艺术细胞丰富就不足为奇了:

12岁写的诗词,就已经不凡。

14岁补县诸生,,

21岁中了举人。

想当年,诗圣杜甫24岁,才第一次参加科举,还华丽丽的落了选。

这古代人向来都是涉猎广泛,所以21岁的汤显祖,不仅在古文诗词上颇精,还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26岁这年,汤显祖在家准备考进士,写的诗词比较多,

闲来无聊,就刊印诗集,一部接一部,一共印了三部:《红泉逸草》、《雍藻》(未传)、《问棘邮草》。

28岁时作第1部传奇《紫萧记》,和朋友合作,但未完稿,

10年后改写成了著名的《紫钗记》。

所谓书香门第,就是看重家庭教育,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很重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得营造环境,帮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2、

33岁这一年,汤显祖终于中了进士。

有人可能会问了,汤显祖这么有才,为何到了33岁才中进士?

这也不能说他没能力,实在是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作祟。

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 ,结果两次落第。

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春试。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去看望汤显祖,汤显祖也曾回访而不遇 。

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进士。

在明代中了进士,理论上说,仕途应该就是一片光明。

偏偏这老兄为人清高,不肯巴结新任首辅申时行、张四维,也不肯与当时有名的王世贞、王世懋(mao)往来。

倒是和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倒是私交甚密,他们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推重海瑞和徐渭这样“耿介”或“纵诞”的人物。

所以呢,汤老大不为世俗所容,也见不惯朝廷腐败。

也就在南京领了个虚职干着,当了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当时的南京,自永乐以来,就是明朝的留都,各部衙门俱全,实际上毫无权力,形同虚设。

却也是文人荟萃之地,诗文家不论,即戏曲家,前后就有徐霖、姚大声、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诸名家。

汤显祖在此,也算是给自己修生养性了,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作书中蠹鱼。

读书不能保证让你一辈子荣华富贵,但能让你多一种选择,多一种活法。

3、

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老板神宗皇帝。

之后自然是被贬,去广东徐闻这个地方做了典史。

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名,是县令的佐杂官,不入品阶的。说白了就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但他一点也没自怨自艾,还在这里倡建了“贵生书院”。

直到现在,还是广东省的文化保护单位。

领导生完气之后,私下里也觉得人家说话虽然难听,但好歹也是个进士,怎么着,也得是个正式官员。不然天下学子会以为,本届领导不爱惜人才。

于是把他调到浙江遂昌做了知县。

按理说在这个小地方做知县,也就该低调点了。

可是汤显祖认为领了企业的工资,就该对这个企业尽忠到底。

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属于基本职业道德素养,这企业腐败,人浮于事,看不惯的还是要说。

但到最后,没人听他说了。

没人听了,那就索性不干了。

于是万历26年,即1598年,汤显祖弃官回家,在老家临川建了一所房子,号玉茗堂。

从此正式开始了职业作家生涯,全身心的投入到戏曲和文学创作中,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人生处处都有路,此路不通,就该绕道而行。

4、

年少时,汤显祖的师傅是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gen )的三传弟子。

这个学派又称“左派王学”,因为他们继承了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积极意义部分,抨击陈朱理学,怀疑封建教条,反对束缚个性。

在万历年间左派王学,最突出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贽。

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揭露腐败政治、反对程朱理学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很大程度就是受了他们的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特别强调“情”,而核心是真。

《牡丹亭记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他认为情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

因为此,他“一往之情,则为所摄”,创作了“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尤其是《牡丹亭》在当时影响力很大,大到具有杀伤力。

有一位娄江女读者俞二娘,看了《牡丹亭》,感其身世,断肠而死。

汤显祖听说后,还特意写了诗,告慰这位超级粉丝的在天之灵。

即《哭娄江女子》诗,其中就写道:“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相传,当时的女伶人商小伶也为此伤心而亡。

现在常常有学者拿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比较,甚至认为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因为他们有五个相同点:

一是生卒年大致相同,莎士比亚(15641616),汤显祖(1550——1616)‍

二是同在戏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

三是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

四是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

五是剧作最能哀怨动人。

但是别忘了,他不仅仅是个戏曲家,更是一个活生生的通才。

除了在戏曲创作上的成就外,汤显祖晓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还是一个忧国忧民,固守文人士大夫气节的学者。

这些,莎士比亚有吗?

做人就要保持本真,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我的人生不能复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