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在几周前曾私信给我一个音频链接,当时扫了一眼,是周迅主演的《红高粱》的主题曲《九儿》。看过这剧,这歌也熟的很。当时没感觉,没有点开。还纳闷给我这链接好奇怪。顺便提一下,朋友是以前的同事,音乐老师,我们在朝阳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学互相帮扶着度过了几年最艰难却单纯美好的的时光。
再看到这音频是几天前的一个晚上,蒸了一锅的包子想显摆给俩个久未见面的朋友看,点进去发照片时,一旁的女儿叫了一声,“妈妈,这歌儿你听了吗?全民k歌,是阿姨自己唱的!”我这个近视眼才知道朋友是让我听她自己唱的歌。于是一边嚼着包子一边一边听着《九儿》。隔行如隔山,我听到的只是声音的美,再后来到高音部分“九儿我送你去远方”,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包子已然索然无味。作为门外汉我不懂什么音色音准,只知道我感受到了情感,心被什么抽动着,隐隐地痛。
不管是文字,还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打动我们,都是因为它所表达的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恰好与我们的情绪完全契合,慢慢剥开我们一直试图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连我们自己都快忘记的一点小情绪,引起了我们情感上的共鸣。原来有同道中人!
也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正因为如此,身边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在各自鸡飞狗跳鸡毛乱飞的生活中热气腾腾地翻滚着的动人情景,比马云,俞敏洪和小扎这些高大上的励志形象更能打动我们。
我喜欢去菜市场闲逛。看着满摊位的新鲜的蔬菜,清香的蔬果,听着小贩们一边吆喝叫卖自家的东西,一边吹着牛侃
大山,天南海北的胡诌八咧,夹杂着南腔北调的方言,那叫一个热闹!曾在一个水果摊上买苹果,摊主二十出头,黑黑壮壮的,他在自己的领地里装了几个彩灯,那灯光打在水果上,果子都变成了粉红色,看着眼晕,旁边放着个小音箱,赵雷在幽幽地哼唱着《成都》,伴奏的还有破音箱自带的兹拉兹啦声。在这一亩三分地儿上,他是自己的国王。初春乍暖还寒的清晨,这里却粗劣而热络。
也是这个市场里,海鲜厅里靠西边的一摊位,摊主是一对夫妻,四十出头,每次经过这里都不由自主的多看几眼。老板娘总是穿戴的很整齐,化着淡妆,有时在一刀一刀地切着生鱼片,有时就在那里静静地忙着些活计,旁边的鱼虾水箱摆放得整齐干净。厅里腥气夹杂着微微的臭气,地上永远湿漉漉的。这个面容姣好,从容安静的女人与旁边嘈杂脏乱的环境却也协调相宜。不知是环境衬托了这女人,还是女人美化了这环境。
不记得在哪里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农民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可男人却每天干完农活后都痴狂地拉着自己的二胡。妻子怨气冲天,“那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又换不来粮食,天天弄着它干什么?”平时蔫蔫的丈夫理直气壮地嚷嚷道,“人活着总要有点儿精神的!”
无论文字,歌唱,画画还是演奏某种乐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渲泄情绪的出口。不为悦己者,只为悦己。当结束一天“斗天斗地斗自己”的工作后,可以找到一个去处安放身心。真正做到身处车马喧而心远地偏。
ps:一直有一些情绪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真的动笔才发现功底太弱。总想有个主题,但想想既然是为了表达,还是跟着感觉走。于是信马由缰,胡写一通。结尾没有表达出我想要的结果,可不想再动脑子,会失眠。匆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