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练过多年气功的朋友,常常喜欢我和作些交流。前天他说最近一段时间忽然没有了气感。以前他只要一用意,气就呼呼从手心往外冒,隔几米远别人都可以感知到,但现在他感到气发不出去,手心外的气团也没有了。但是在做手印的时候他可以感知到胸前有一股内凝的力量,就问我是怎么回事。
以前我们说过,一般的修习方法上来就要求有气感,手掌之上有些麻麻的感觉,同时你可以把这个气发出去,对别人产生影响。作为发气的法门来说,它也有很多,比如只要掌握了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要领,你就有了为他人查病调病的能力。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用手掌探病,就是他的手在你身体表面过一遍,如果手上出现麻刺痛等感觉,他就说你相应的部位肯定有问题,这是一个比较浅层次的用法。如果气感训练比较纯熟,你可以从掌心引出一股内气打到对方的身上,同时让这股内气在对方的五脏六腑里面流转一遍,那么当这股气在对方身体里面流转的时候,你就会真切的感知到对方的状态,因此也就可以查出对方有什么毛病。另外也可以用这种能力把对方的所谓病气病灶抓出来进行某种处理等等,这是作为调病治病的一方面。如果想把这种能力向武功一途引导,走刚强一途,则可以强化训练内气外放,到一定程度只要一凝神用意,在手掌外就会出现一团浑厚之气,然后抬手把这团气发出去,就有可能把几米之外的人放倒。这些都是在气感阶段的一些效果和用法。那个朋友现在就练到了这个关口上,可以为他人查病治病,可以进行正气内存,内气外放,这些他都会。
但修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好像一年有四季,春天开花,夏天生长,秋天结果,冬天收藏一样,也是在不断向前演化。这也是易的一个含义,变易。因此对于有志于修真的人来说,开始时你经过老师的导引也好,或者打太极拳也好,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找到了气感之所在,然后慢慢的你可以把这些真气通过你的手掌,或者其它的穴位,或者十万八千毛窍吸采进你的体内,然后你身上就会出现冷热酸麻胀痛凉温等各种各样的感触,这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正气内存,这是第一步。但是这个时候你要知道,所谓的气感,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无序的运动,也正是它的无序性,才引起你身体里的很多感觉。人活一口气,每一个人不管你练功也好,不练功也好都有气的存在。然后进入修真以后,你身上的气就活跃起来了,你就感知到了它的运动,但是这个时候它的有序性还不够,就比如有很多铁钉杂乱无章的放在桌子上,如果你用磁铁在上面作同一个方向的运动,反复几次后这些铁钉就会指向一个方向,也就实现了从杂乱无章到同一方向的有序化。而修真其实也是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你原来的元气是处于稳定的不活跃无序运动状态,也正因为这种稳定的无序状态才使一个人容易生病。但是当你进行修真训练以后,它慢慢的变成了活跃的无序状态,真气在你身内身外动起来,这个时候也就有了气感。当你进一步修持的时候,经络里面的元气会受宇宙大周天的影响,慢慢的天人合一,变成有规律的运行。因此当你身内的真气一旦实现有序化的时候,原来的那些气感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掉,没有了。这也是正气内存的过程,就是宇宙中的浩然正气,通过内采的方式采集到身体里面。这就好像你手上有一个馒头,你把这个馒头吃进肚子里,你手上就没有了馒头,你也才能解决饥饿的问题。如果这个馒头永远只在你手上,你也就不可能解决饥饿。同样的道理,当你感觉不到手心外的气团、没有气感的时候,这个时候真气也就到了你丹田里面,真正实现了正气内存,你的功修水平也就向前迈进了一步。
但是很多修习方法为什么不能越过这个阶段,就是他一直在气感这个层次里面练,练了十年二十年还是在练气。为什么他不能把这个气感练没有,其中的一个原因,有可能是由于方法自身高度的限制,还没有认知到气感消失以后的修持程途。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人们对即有事物的认同,当他可以从这个东西里面得到某种收益的时候,就舍不得放下来,而一味的在这方面进行强化训练。然后当有一天他可以把气感练没有的时候,他也就可能产生出那位朋友的想法,他的功没有了,然后又千方百计的去找回这个气感,这样就永远在气感的层次里面打圈圈。固然我们不能够说这种习练方式不对。因为我们前面也说过,在气感这个层次就可以查病调病,可以产生出很多不可思议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修真者来说,应当把眼光放得再远一点。就好像上学一样,你在小学里面学的是加减乘除,但是随着向前学习,初中你要学开方负数等等,你不可能仍然只学加减乘除。即使你把加减乘除练得滚瓜烂熟,到了对方报出一个算法你就可以立刻得出答案的程度,在这点上你已经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高度,但是你要知道,此时你仍然还是在四则运算的水平里面,它不可能涉及开方的问题。修真也一样,如果你滞于气感,在气感这个层面已经是个中高手,但此时你对后面的修持层途也仍然是不甚了了。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处在气感层次,虽然你可以为他人调病治病,甚至某些疾病可以手到病除,但有可能你自身的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大家也可能听说过有些高手大师调治好过很多人,但他自身的健康也仍然存在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只要是处在玩气感的层次,自身的元气就永远是在一个没有充分有序化的程度运化。而只要没有实现充分的有序化,身外生物场不能够实现完全的有序化,那么你五藏六腑也就不能够完全的实现平衡,因此你身体上的毛病就不可能完全的解决掉。
当你把气感练没了以后,也就进入了所谓的暗劲修持。即真气充分有序化后会如电流一样产生出电力,即暗劲或神力之类的称谓。当然在暗劲训练阶段,如果你要进行内气外放、找气感仍然可以,所谓高见低易,低见高难。但此时已经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暗劲训练里面已经包含了所有气感阶段的效果。正元内劲的系列修习方法就是从暗劲阶段开始向后练的。它不需要经过练气找气感,直接通过太极的旋转来强制性的使修习者身内身外的元气按照太极的模式运化,这种有序化的运行就直接越过了气感的阶段而进入了暗劲的训练阶段。所以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你虽然没有用意念去采气,但是太极的自我旋转就会造成一种空洞效应,使宇宙中的浩然正气源源不断的吸采进体内,实现正气内存的状态。因此那个朋友感知到胸前内凝的力其实就是刚刚进入了这个阶段。
从没有气感到练出气感,然后再把气感练消失也正是一个有无相生的一个过程。《道德经》为什么把有和无翻来覆去的讲,其实也正是对个人修持过程现象的真切描述。因此作为大家的修持来说,虽然你没有经过气感而直接站在太极运化的层面上来进行训练,你同样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按前面的说法,当你感知到某些东西很丰富的时候,其实也正是非稳定有序的表现。比如大家当中有些人现在已经有了较深体会,可能有一段时间你感觉到身内身外太极运转的非常快,太极球非常浑厚,只要动一动手,抬一抬胳膊,它就跟着你动,这个时候你心中可能就高兴了一把,觉得现在练的不错。其实从有无相生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正说明了你身上太极还没有达到非常有序混元的程度。如果它是非常有序混元的话,它应该和你的肉身是融为一体的,你感觉不到它的运动。当你感觉到它作为有的存在的时候,也正好是你自身平衡还不充分。所以有无相生这个命题在修真过程中是一直存在的。我们常说月有阴晴圆缺,也仅是人之所见。而月是否真的为圆为缺,这里面是大有说道的。因此如果你知道了有无相生这个原理,在以后的修习当中,也就可能会对道法自运有了更多的体认。
有无相生如果从常人的思维来看,其实也就是舍和得的过程。在常人眼里,你只有不断的舍去一些东西,然后才能得到一个新的东西。但是作为修真者来说,你要知道所谓的舍和得也仅仅只是对有无相生过程的一种描述,如果你真的把所谓的舍去认为是放下,然后放下是为了得到新的东西的话,那么你也就落入了常俗之理,落入了常人的圈套。就是在常人的眼里,比如说我对你很好,我付出了很多东西,叫舍,那么你也应该把某些东西给我,常人都是站在这样一个层面来看舍和得的。我先设立一个命题我一定要舍去,然后舍去以后我就会得到某种回报,有某种东西反馈给我。如果功修者一旦落入这种利益关联的圈套中,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你向上的程途。在修真中,舍和得其实好像春夏秋冬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渡,你练过这个阶段以后,随着发展它自然而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中。当你练出有来的时候,是一种所谓的得,然后你把这个有的阶段练过去,气感的阶段练过去,而进入无气感的阶段中,你也就到了一个无的状态,到了一个新的状态,而这所谓的舍和得其实是道法自然的另外一种描述,而并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那个舍、得。因此如果你把舍得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来看待,它就是道法自然。而一旦有了分别心,认为舍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新的东西,这个时候你也就没有站在道法自然的高度,没有站在大易周流与变化上来看待事情,也就会出现《道德经》里面说的“大道废,有仁义”这个状态,也就有了所谓的舍和得,有了仁义、邪恶这些东西出来。
作为修真者来说,你是由常人的状态慢慢的进入到对大道的修持当中,很多人现在已经是站在大道废有仁义的层面上来对待修真,有了分别心,已非大道的本来面目而有所偏颇。所以这个时候也就要求你能够迅速的越过这个阶段,能够站在道法自运、道法自然的高度上来。而如果一旦能够真的站在这个高度,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也原本不是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看淡、放下,其实原本也不是看淡,也不是放下。也就是对于你来说,可以永远也不需要再顾忌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它就是放下,它就是看淡,而并不是普通人所说的我对这个东西无所谓。比如你身上难受,心脏有问题,肝有问题,你说你放下、看淡,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叫自欺欺人。而只有你自身能够有无相生,能够道法自然,在由气感到非气感的过程当中,自身可以实现一种非常有序化的状态的时候,所谓的疾病也就自然而然没有了,你这个问题就不再作为一个问题存在。则你也就真的看淡了你的疾病,放下了你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