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165/365天
今日阅读《从怕学习到爱学习》
——一本给父母的优等生养成指南
作者:张萌
第四章:持续竞争力
一、共赢思维。
——孩子不懂分享,爱占小便宜怎么办?
1、什么是共赢思维?
共赢思维就是让孩子明白一件事大家一起做,自己可以有所收获,别人也能有所收获,甚至1+1的力量大于2。
2、如何培养孩子的共赢思维。
1)让孩子多一些不同年龄层的玩伴,建立社交体验。
家长应该帮孩子建立他们的社交网,多给他们创造和不同年龄孩子玩耍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氛围。比如家长可以拉个家长群,组织孩子们一起活动,还可以将孩子送到夏令营或者参加社会上的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去认识新朋友,这样慢慢拓宽孩子的社交网,让他自己在圈子里处理好和朋友们的关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与自己性格不同或者互补的人交朋友。
2)用寓言故事教孩子学会分享。
除了同伴的交往之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引导孩子,教会他们分享。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寓言故事,在故事的代入感中,让孩子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并运用到实践中。
3)让孩子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
4)让孩子懂得分享,先要给孩子营造心理上的富足感。
当孩子真正拥有了足够多的东西时,他才会有分享的意识。例如当他手里只有一块糖时,通常他是不会分享的。可是当他手里握有5块糖时,他才有可能会分享。
家长首先要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就是让孩子知道这件东西到底是谁的,只有这件东西的拥有者才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它。同时家长要还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的东西是否分享。如果孩子当时不愿意分享,那么家长不要强迫,而是要慢慢引导孩子。
二、团队思维
——孩子我行我素,不懂配合怎么办?
1、什么是团队思维?
家长要在孩子真正的集体生活、迈向社会之前,就让他思考、理解什么是团队、集体,相较于个人,集体中的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又能够付出和收获什么。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团队思维,就是让孩子有团体意识,学会合作,不要万事自己扛,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
2、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团队思维?
1)家长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建立团队感。
家长在平时就要给孩子营造集体氛围,以家庭为单位,先帮孩子融入家庭小团体当中,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这有助于孩子集体责任感的建立。
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期的家庭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团队思维。让孩子为家庭活动承担一部分任务,通过任务的确定分配和执行,孩子能更好的体验到团队的概念,并能体会到自己也能为团队贡献力量的满足感。
2)让孩子实实在在的意识到团队协作会给自己带来益处。
家长可以从自然界入手,给孩子讲一讲团队协作给个体带来的益处。让孩子明白:只身一个人,我们能做的少之又少;并肩协作,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
3)让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鼓励他们参加校园活动。
参加校园活动可以让孩子直接、真实的体验到交往和合作。让孩子在社交过程中学习、实践如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4)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在团队中不同位置的不同责任。
在合作中我们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一个团队作业的时间中,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帮助我们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并理解每个岗位的必要性。这需要孩子在团队中慢慢体会,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并引导孩子进行相关的思考。
5)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思维。
家长可以与孩子多做团队的小游戏,比如两人三足的小游戏。这些游戏可以让孩子明白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以及奉献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