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一番好意邀请朋友来旅游胜地散心,结果双方都是一肚子埋怨分开的嘛。这事儿直接导致我决心要去治疗焦虑症。
这拧巴的胡巴,她一方面又想出来散心,一方面又懒得行动,总是心烦意乱,爽约数次。终于在某个小长假的清晨,七点不到啊,一拍脑袋说要来见我。火车票抢不到,只好买长途汽车,结果堵在高速路上,耽误了回去的时间,索性就住下来。
这就是噩梦的开始,整个晚上,她都不让我翻身,不让我动,就差不让我呼吸了。
作为东道主,为了帮助她睡眠,她不停吵醒我,摸索并实施了不下七种方法,喝牛奶;喝安神液(太晚没去买);开灯查看床底;关掉不够静音的风扇;开空调;调低空调温度;太冷加被子。
就这样折腾了一宿,我还忍着没发作,她倒开始抱怨没睡好,头很痛。边抱怨,边道歉;不停地抱怨,不停地道歉。
《反焦虑思维》中提到:“反刍思维是更加强烈的焦虑形式,强迫性地、反复地查找令人痛苦的因素,却没有能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方法上。”
胡巴,看来你很危险啊。不过我也好不了哪去,彼时我挂号精神科,被诊断为轻度焦虑症,开了21天抗抑郁的曲唑酮,吃药吃得感觉头闷闷的。
我不想下半辈子靠药物来调整自己的心情和睡眠,就尝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运动去产生多巴胺,打游戏转移注意力。
《反焦虑思维》竟然与我的观念不谋而合,他提倡反焦虑思维可以像肌肉一样,训练并强化。
“当你有意识地进入全新的精神状态(如平静),你就会出现新的行为,所以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帮助你重新训练你的神经系统,减少恐惧。然后,你就可以再次训练你的思想内容。当你学会调节身体对意外的反应,中断习惯性焦虑和反刍的思维模式,你将能长期保持更加快乐的精神状态。”
书中提到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都是脑波的产物。
β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决定,完成任务,比如我们高考的时候,就需要β波让我们帮吃精力充沛、紧扣目标,容易兴奋。假如高考结束后,我们没有及时放松下来,仍然处在β波,我们最终就会感觉到焦虑和抑郁。
这五种脑波频率的变化是多样的,它的波动取决于我们的关注点、体育锻炼情况与情绪唤醒水平等因素。《反焦虑思维》介绍了一下几种方法,帮助我们学会放松,使大脑从β波进入α波。
转移你的注意力
关注大图像
灵活运用周边视觉
改变你的语言,用积极的交流方式
“暖起来”然后“静下去”
散步或者重复的双侧运动
学会“装腔作势”,保持抬头挺胸等自信的姿态
书中介绍了案例的示范来帮助你理解这些方法,并有多个小练习,“暖起来”在我看来其实是升级版的“正念冥想法”,这个练习用更通俗的技巧,使意识完全专注时,身心达到联结,喜悦、宁静由内而生。
同时介绍了“深度潜水状态”的练习,帮助我们大脑进入θ波,通过深度放松来治愈焦虑。
还有七大情绪回路,帮助我们“将神经再次模式化”。
第一步、通过自我询问的方法重新将神经模式化;
第二步、感知你的身体,回忆你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压力;
第三步、自问“我需要做什么”
第四步、在精神上召唤你的“先锋部队(好奇)”“爱人(欲望)”“社区建设者(关爱)”或“娱乐总监(玩乐)”
用好奇来替代焦虑和恐惧,降低自己的情感强度,给自己一个机会回避负面情绪,并转变到另一个更好控制、更能发挥作用的情绪状态里。“将神经再次模式化”的课后练习,可以帮你更好理解这个步骤。
《反焦虑思维》通过九个章节来帮助你远离焦虑,除了前面提到的方法,还包括我仍需要细细研究的“自我关爱发”“双脑同步运作发”“心流状态发”等,本书两位作者都是专业咨询师、培训师、美国心理协会成员,执业时间长达30年,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希望你我都能从这本书受到启发,创造新的自我,不受焦虑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