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手机被金庸逝世的消息刷屏,人们在惋惜的同时,掀起了心中关乎武侠的记忆。
金庸就是武侠的象征,我们都是看着《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长大的,从小说改编的电视里区别善恶,正义的种子在心里萌芽。
高中的时候,语文阅读书上节选了《天龙八部》中的第四十一章《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早读的时候,我大声的朗读这章文字,置身书中,仿佛与萧峰同饮酒共战斗,任豪情肆意迸发。
大二的时候,潇潇秋雨,我沉浸在金庸武侠中,用零碎的时间认真阅读金庸的作品,一部接着一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那么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直叫人无法自拔。
这些作品读起来荡气回肠,读罢直呼过瘾,总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故事彰显大气。所讲的故事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侠骨柔肠,民族大义。金庸先生总是在历史的缝隙中创作小说,放佛就是在填补空白。没有娇柔做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历史磅礴画卷铺陈开来。
人物塑造成功。江湖是武侠的世界,有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有卑鄙阴险的无耻小人,有表里不一的伪君子,有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善与恶不能简单评判,恰是真实的世界。人物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价值观,虽然形形色色,但却有血有肉有灵魂,栩栩如生。
涵盖内容丰富。一部小说,一个江湖,佛道儒和谐共生,天文地理、诗词歌赋、武术医术,应用到炉火纯青,反映出的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纯熟运用。
道理朴素简单。金庸武侠传递给我们一些朴素的真理,是中华智慧的结晶。比方说“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告诫我们不必一味追求捷径,“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启示我们要有自己的节奏。
化腐朽为神奇。小说源于生活,我们追寻金庸先生创作的过程,发现创作源头并没有神奇之处。例如说,《连城诀》这个故事,他是从童年时家里一个长工的悲惨经历受到启示创作成的。本是寻常故事,在金庸笔下却把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这便是大师的功力。
创作连贯顺畅。金庸从1955年写下《书剑恩仇录》开始,开始笔耕不辍的连载,十七年间连载了十五部小说,部部堪称经典。质量与数量,及其产生的深厚影响力,让人难望其项背。
本人对金庸及其作品佩服至极,怎奈笔力有限,无法述尽。
金庸去了,留下了他的江湖。
致敬经典,怀念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