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其中有个原理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nize economic activity。这也就是现在大家认可的亚当.斯密所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让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的卖者,自由市场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也就是社会福利最大,是最有效率的。
有意思的是,买者和卖者似乎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的,是自私的,但这不影响总剩余的最大化,市场效率最高效。不过自私的前提是你得依照规律行事,买者评价不能低于均衡点,卖者成本不能高于均衡点,否则就被淘汰了。这个规律的假设很苛刻,似乎真实市场是永远满足不了的,但这不影响它的运转。真实的市场都是以此为基准来分析的。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范畴,而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波动是无规律且不可预测的,无论短期波动还是长期波动。但最终还是朝着那个均衡点上均衡产量和均衡物价水平而去的。
平衡、均衡是波动的本质,是个完美的状态,不多不少,不增不减。但现实中均衡能达到吗?首先因为人和其他因素的不确定,达到的概率低,其次,即使达到,人们也可能不知道,往往就矫枉过正了。事实上,万物运动和成长的规律就是围着那个本质波动的。
这让我想到是“道”。
“道“讲平衡。“道”不以个人意愿而改变,又能包容个人的私心而让世间和谐共生,向前发展。不过个人有意愿、有私心也得依道行事,否则就不能很好生存。达到平衡似乎总是差那么一点,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差一点,才能不断去完美。
“道”讲无为,不需要过多干预,万物依道而生,尊道而存,如果求有为,尽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不过即使有为了,道也是在那运转,不断纠正。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所以,具体到我们个人,在波动中就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否则就到另一面了。无限的逐利,会让自己失控,使自己处在一种完全不顾后果的冲动中,不把握本质,不回归本质,就会走向不可预料的结局。
善有果而已。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