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记忆——年味儿
虽然一次次寒流袭来,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海河也封冻了,但是年味儿却越来越浓,商场超市又开始了大促销,古文化街年味儿更浓,吊钱儿﹑对联﹑年画以及大红灯笼带来喜庆,在瑟瑟的寒风中给人们带来了新春的暖意。我爱这年味儿十足的气氛,从记事开始,就特别喜欢过大年,过年时人们都兴高采烈,我就会穿上新衣服,放鞭炮,父母还给我们压岁钱,总之过年真美。那时的过年虽然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但是浓郁的民俗,纯朴的人情味还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童年正逢大跃进,那时人们大都住在胡同大杂院,街坊邻居开门就见面,有什么事都是互相打个招呼,互相照应。进了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忙乎了,先是借着休班时间,全院一起扫房,清理院里的杂物,人们干得十分起劲,关系也特别融洽,大家都是发挥特长互相帮助。我们街坊有位写一笔好字的爷爷,这时他总是买来红纸,写好许多对联﹑福字,然后送到各家,还口口声声地说“送福来了!”,大家都是特别高兴地感谢他的吉言。我们这些小孩儿都在院子里玩耍,这时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忙乎,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忙啥,但是从大人们喜气洋洋的脸上就会知道,又快过大年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比大人们更着急,因为知道过了年我们又会长大一岁。于是我就总是问妈妈:“还有几天过年?”妈妈笑着回答:“你猜猜,今天是二十几啦?”于是我掰着手指数着:“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打扫房子,二十五窗户堵,……”
这天从外面玩耍回来,进屋我看见火炉上的铁锅冒着热气,一阵阵炖肉的香气迎面扑来,这边锅里炖着红烧肉,我知道马上就要过年了,因为那时候过年时我家都要炖上一锅红烧肉,放在一口小缸里,等到过年时再吃。香喷喷的红烧肉馋得我直咽口水,我真想夹一块尝尝,但是妈妈说,这红烧肉要到大年夜吃的,那时候灶王爷财神爷都会到咱们家,他们吃了红烧肉,明年就会有好运降临咱家。按照过年的习俗,正月初五以前“生米不下锅”,所以各家各户还要蒸面食。过年的面食丰富多彩,除了馒头之外,还有蒸许多小刺猬﹑老鼠。小刺猬的眼睛是红小豆,身上的刺是用小剪刀的尖一点一点的挑出的,据说刺猬和老鼠都象征着“招财”,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那么多好听的故事,使我对过年产生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
在急切的盼望中,大年三十终于来到了,一早起来人们就把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帖上对联窗花,也抒发了对新春的美好愿望。天刚擦黑家家户户的灯都点亮了,人们开始吃除夕的年夜饭,我们家的年夜菜有红烧肉﹑松鼠鱼﹑白斩鸡﹑四喜丸子,象征着红红火火,吉庆有余。一家人团团地围着桌子吃着﹑说着,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春节晚会”,所以年夜饭吃的时间很长,在一片温馨和喜庆中,互相祝福新年好运。我知道除夕夜是不能睡觉的,听大人讲三十晚上要“熬一宿”,这是为了吓跑“年兽”。据说很早以前,凶恶的年兽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后来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于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就贴红纸、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笑畅叙,玩耍笑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这毕竟是一个传说,但是在除夕夜这个“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谁又肯睡觉呢?吃完年夜饭,人们稍微休息一会,就开始剁白菜馅儿,包年夜饺子,这是在午夜辞旧迎新时吃的,妈妈说,到时灶王奶奶会从天上下来,给老百姓带来好吃的﹑好喝的,老百姓也用饺子迎接贤惠善良,深知百姓疾苦的灶王奶奶。
大人们在屋里忙着包饺子,小孩子甚至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我也装上小红炮,拿着一支点燃的香,跑到院里找小伙伴们放炮。那时的鞭炮一般都是拆散了放,孩子们把小红炮放在地上,一只手捂着耳朵,小心地探着身子用香点着引信,引信冒着火星滋滋地响着,点炮的孩子迅速后退,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胆子大的孩子一只手拿着小红炮的尾部,另一只手用香去点引信,就在小炮炸响的瞬间,挥手将小炮抛出,看着小炮在空中炸响,他得意地晃着脑袋,似乎在说,“怎么样,还是我的胆大吧!”那时的鞭炮比现在个头小,而且大都是零星的放,偶然间有人拿个竹竿挑着一挂鞭,立即有许多小孩围上来,兴奋地等着那噼噼啪啪地时刻。炮声一停,尽管硝烟还未散去,有的孩子已经跑上前去,开始寻找还未爆燃的小炮。不过最让人激动的是放“二踢脚”,这是一个大炮竹,引信在红红的炮身下部,一般都是大人放,在点引信的瞬间。我们这些小孩儿都躲得远远的,还用手捂住耳朵,看着他们把炮拿在手中点燃,二踢脚“砰”的一声冲上天空,在高高的空中又“嘣”的炸响,非常佩服地看着放二踢脚的大人,这么大的二踢脚竟敢用手拿着放。
放了一通鞭炮,我们又玩打灯笼。灯笼的式样五花八门,有小宫灯,有鱼灯,有圆柱形的,有六角形的,不过大多都是一种近似长方形的玻璃灯。这种灯笼是铁皮做的框子,四周安上画着喜庆图案玻璃,灯笼里面安上一支小蜡烛,用一根小木棍上提着。我们手中打着灯笼,排着队从院子走到胡同里,随着小伙伴不断的加入,灯笼队伍越来越长,流动着点点红光格外醒目。灯笼队伍走出胡同到了街道,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打灯笼,烤手喽,你不出来我走嘞!……”。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大街上的汽车很少,街边的路灯也没有现在亮,但是喜庆的气氛却特别的火热。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捂着棉帽,手上戴着棉闷子,浑身热乎乎的。灯笼队伍整齐地走在大街上,跳动的烛光在孩子们的手中有序地晃动,把一张张小脸映得红扑扑的,稚嫩的歌声在大街上回荡,流动着、跳动着的灯光,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长龙,成为除夕夜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夜渐渐的深沉,鞭炮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兴致依然。“过年嘞!”大街上有人在呼喊,灯笼队伍开始散去,孩子们都提着灯笼回家了,这也到了最激动的时候了。屋里火炉上的锅翻滚着,桌子上已经摆放好了碗筷,小碟里的腊八醋散发着蒜香,爸爸妈妈不再忙乎,笑容满面地坐在桌子旁边,我知道要拜年了!孩子们赶忙伏在爸妈跟前,恭恭敬敬地给二老一边磕头,嘴里一边念叨着,“给您拜年,祝您身体健康!”。接受了我们的祝福,二位老人发给我们压岁钱,同时给了我们美好的祝福,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紧接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了上来,盘子里雪白的饺子就像一个个银元宝,据说吃了除夕饺子,就“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也有人说这是象征新旧交替“更岁交子”。
吃完年夜饺子,全家人就团坐在一起开始“熬夜”,饭桌上摆放着葵花子,花生,还有红枣,柿饼等等干货,这些好吃的东西在平时是很少见到的,一家人团团坐在桌子旁边,吃着﹑聊着,他们说的什么我也不太懂,只是看到他们都很高兴。听着听着,我不由自主地走出家门,咦!怎么外面阳光这么明媚,我在一条大路上跑着,路旁开满鲜花,我一点都不累,越跑越有劲,跑着跑着,我觉得自己好像长高了,渐渐地我也是个大人了。又过年了,这次我不再放小红炮,而是右手里拿着一个二踢脚,左手拿着香点燃引信,“砰”地一声,二踢脚从我手中一下子窜出,紧接着在空中炸响,声音特别脆,传得特别远,我得意极了,回头看了看小伙伴,又拿起一个二踢脚……
“快起,快起!”迷迷糊糊中似乎听到有人喊我,我一骨碌地爬起来,看见桌子上又摆上刚刚煮熟的饺子,原来初一的饺子摆上了桌子,外面又噼噼啪啪地响起了鞭炮声,按照大人们说的,这叫“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我又长大一岁,我真的快成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