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反应休息不好,刚好我也有这类问题,于是我找了如下方法,仅供参考。
如果有用,可以打印下来看;
如果有更好办法,欢迎留言或者简信给我。
一、意念方法
双眼轻合,注意力集中于后脑勺,并逐步向小腹移动,最终关注到小腹肚脐与腰眼中间部位,然后散布向全身,周身开始暖洋洋的非常舒服,然后迷糊过去,进入深度睡眠,4小时左右后,大脑转回普通睡眠状态,这时候你一天的睡眠要求已经完全补足,可以满足连续20小时的工作了。这个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但是每天你的6-8小时的睡眠里,如果有4小时达到这个标准,已经足够了。
我当时试了一下,这个方法非常好,确实有助于获得深度睡眠,而且醒来之后双眼也不干涩,而是感觉非常的温润。但是,这个方法很麻烦,文中所描述的一系列感觉非常难找,需要长期的训练。
不过,由于我之前在别的方向上有一些个人体验,再结合练习这个方法的体会,我知道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让丹田气息外涌,散布全身。
而事实上,要做到丹田气息外涌,有一个既简单又困难的方法——站桩。特别是睡觉前站桩。
说这个方法简单,是只要马步一扎,往那站上几分钟就可以了。
说这个方法困难,是因为扎马步要一扎几分钟,而一般人要从零基础能慢慢地扎到几分钟,往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大部分人很可能坚持不下来。
【这个方法是这样的:】
1.保证正常和有规律的作息,最好晚上10点11点左右就睡了,最迟不要超过12点。
2.睡前扎马步,刚开始你可能只能站半分钟就站不住了,没关系,慢慢来,每天多站5秒。
3.扎完马步就平躺下睡觉,闭上眼睛感受身体气息的涌动,慢慢睡去。
4.坚持一个月。
我个人的体验是我站到3分钟左右之后,就可以感受到丹田气息外涌,散布全身,醒后双眼温润不干涩。由于我自己之前在别的方向上有一些个人体验,所以可能时间会略短。我估计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应该在3-5分钟之内,如果每天多站5秒的话,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
因为这个方法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我觉得可能还不是很成熟,写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二、生活细节方面
(1)早上在晨光中散步,会缩短睡眠周期,使你晚上上床之后容易入睡。因为阳光的照射会使大脑里的松果体早一些分泌退黑素,强烈的人造光也有同样的效果。相反,如果发觉你晚上入睡太早,不妨在下午或傍晚多接受些阳光照射。这会延长你的睡眠周期,推迟入睡时间。
(2)锻炼能缩短你的睡眠周期。如果你是一个夜间型的人,你的思维通常在午夜以后变得活跃。然而,当骑了一整天的自行车后,你的睡眠周期会缩短,夜间早点上床睡觉,一定睡得更香,第二天起得也很早。
(3)在夜晚适当升高体温,会有利于睡眠。进行至少15分钟的桑拿浴或热水浴,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4)白天睡觉不宜超过一小时,也不宜在下午四点钟以后睡觉,否则到了晚上就没有困倦感。
(5)含有咖啡因的各种食品和饮料,如巧克力、咖啡、茶等,最好避免在晚饭后使用,因为咖啡因会兴奋大脑而引起失眠。
(6)晚上少喝水,饮水过多会使整个夜晚上厕所次数增多,从而影响睡眠。
(7)在上床一小时之前,停止强脑力活动,可看一些简易读本或喜剧电视片,使大脑轻松一下。你也可以考虑处理一些琐碎的家庭杂务等,然后洗漱上床。
(8)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镁、钙、复合维生素B等,可使睡眠更好些。
(9)等困了才上床。床只用来睡觉,不要在床上看电视、吃东西、看书或玩耍。如果上床15分钟后仍不能人睡,干脆下床来读一些轻松的书,不要躺在那里翻来覆去。呆在床上,只会让你把床和失眠联系起来。
(10)安装一个隔音的窗户,挂上厚厚的窗帘,保证卧室是完全隔音的。
(11)如果早上的阳光能进入你的卧室,睡觉时可考虑戴上眼罩。
(12)除非有要紧的事,晚上最好关掉电话,早上再打开,以免在午夜或清晨被意外电话声干扰。
(13)尝试一下放松的办法,有很多种可供你选择,如肌肉放松法、功能反馈疗法、瑜珈功等。
三、通用有效办法
①上床以后,仰卧在床上,先晃动、放松一条腿,进行几次慢速的腹式深呼吸;放松另一条腿,再进行几次使你更放松的呼吸。
②接着放松你的手臂、肩和颈部,再放松你的面部肌肉,尤其是眼和嘴的肌肉。记住每放松一次肌肉群就深呼吸一次,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进入了梦乡。
三、最好的干货
1、睡前尽量保证身体和精神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很多人睡不好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身体在睡前仍保留着过多的“能量”:
工作没做完、学习没学够、玩游戏没尽兴、跟对象情话没聊完、那啥做了还想做(你懂得...)。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自己处于一种“已完成”状态,合理分配睡前时间,该停就停。
2、日常规律作息、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钟,身体的睡眠周期也会十分稳定,完全不用担心缺少深度睡眠的时间。
3、睡前远离香烟、咖啡等刺激神经兴奋的物品。
4、保证舒适的睡眠环境,床、被子、枕头选最适合自己的,灯光、噪音越少干扰越好。
5、最简单的,关手机滚去睡,不要再刷了!
参考来源:
1. https://www.douban.com/note/163316979/
2.http://blog.39.net/healthm/a_4048310.html
3. http://www.toutiao.com/a6464444057572606478/
m.disp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