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着让山区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梦想着让山区更多的孩子长大成材,学好本领建设家乡;梦想着让山区更多的孩子走向世界,报效伟大的祖国;梦想着让山区更多的孩子……
——题记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对农村就有着深情厚谊的我,1994年从甘肃省临夏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回到家乡的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24年里,我一直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潜心学习,从一名中师生一直到取得大学本科学历;24年里,我倾心教书育人,钻研教材教法,从一个农村乡土少年成长为一名乡村教师;24年里,我一直不断的大胆创新,不断外出培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名培训师;24年里,不管是在全职教师还是管理岗位,我一直坚守在乡村,播撒着一批批希望的种子,收获着一颗颗成熟的果实。24年的乡村印象,朦胧也清晰……
有一种奉献叫坚守,有一种回报叫桃李芬芳。24年来,我一直奔波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我这一辈子,虽然过了不少的苦日子,但是想到那些个娃娃们,我也觉得值了,不后悔,不遗憾。24年来,乡村的教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学生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但我却一直坚守在乡村里。面对转行和调到城里的诱惑,我以坚定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这所偏远的小学里,因为我深知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更懂得这里的学生需要我,这里有我难以舍弃的根。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的小学老师,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我一直以“做一名让家长和学生满意的老师”为追求目标,深深扎根于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土壤中,努力做一名紧跟时代步伐的人民教师。
我为了让的大山里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寻找适合自己的办学方法。我知道育一群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乡村儿童是办学的终极使命。可是多年来山区学校因艺术类老师、心理健康等专业老师缺乏,导致课程难以开齐、课时难以开足的瓶颈问题。我苦恼着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网络直播课,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网络优质教育资源,首先要有网络条件。为此,我已记不得跑了电信、移动多少次,合同签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山高路远让承诺一次次变为泡影。历经周折,经过两年的争取、努力,终于有了通到学校的网络。虽然现在只是无线网络,且信号时好时坏。但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孩子们已开始享受到了网络课堂。新颖的教法、学法让孩子们变得好奇,师资匮乏而呆板的课程重新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
“双师”课堂以“资源共享、教师共享、课程共享” 补齐了山区学校艺术教育的短板,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惠教育。从此我也肩负起培训教师和送教的任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苔花如米、招来蜂蝶。每次教育局接到省国培办和跨地区学校的邀请函,有些领导感觉到很震撼。震撼一个乡村的小规模学校有如此的魅力和值得借鉴的地方;震撼一个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老师在众多全省校长和骨干教师面前的分享。从2016年10月开始,我先后在甘肃省国培中讲座达5场,培训全省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达600多人;在州级小规模学校讲座1场,培训全州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达200多人;在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分享经验3次,参会人数达130多人,我的讲座很接底气,受到同行们青睐,愿意学习,愿意交流。
“为了让更多的山区孩子出彩,我再苦再累也值”。我不辞劳累先后去过千里之外的陇南文县、礼县的1个学区,临夏东乡县的1个县直学校,对老师们手把手的培训,体验真实课堂,赢得了跨地区同行和领导们的好评。中咀岭小学一年来接待兄弟学校达40多所,120多人。我也走进了我县12个学区(86多所村校)、4所县直小学,总共培训老师达600多人,受益学生达20000多人。为了让我的“双师筑梦课堂”有效的发挥作用,补齐山区学校音乐、美术、科学、舞蹈、心理健康等课程,教育局带领全县中小学校长在中咀岭小学开展“双师筑梦课堂”推进会,并会上确定成立李向龙“网络双师课堂”名师工作室。
中咀岭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教学质量全县名列前茅。学校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认可。2017年1月全体村民为学校送来了“泽惠桑梓,教绩孔张”的匾牌给予鼓励;2016年,学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中咀岭学区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17年,学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中咀岭学区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夕阳下舞动的国旗、宁静的校园、开心的孩子……构成了这座大山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