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虽然我说我不喜欢在微信群里各种撕,但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还是源于在聊天群里一场撕的经历。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觉得有思想和文字质感的文章,分享到一些我比较喜欢的聊天群里,当然前提是群规不限制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主要是转到在我看来比较有思想含量的群。而且也并不是常发,我会有意控制转发数量,尽量避免引发他人的反感。当然,我自己建的群除外,我的地盘我做主嘛!
但即使这样,最近当我转发一篇文章之后,还是引发了一位群友很不客气的质疑,认为我不该在群里不参与讨论只转发东西,说微信群应该是沟通交流讨论问题的,如果要转发文章,应该上微博。更自相矛盾的是,他竟称微信群是相对私密的空间。呵呵,在微信群里你跟我谈私密?你咋不把大马路当成你家卧室呢?
我觉得他的观点真的让人无语,充满了对微信群功能和礼仪的无知和误解。分享转发本身就是微信和微信群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且同样也是一种沟通交流和讨论问题。至于微信群,更是一种公众生活生态,在不违反相关法律和群主群规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也可以沉默潜水,阅读分享。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也是社会的常态,而在公共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与不同的人相处,这前提就是对他人人身和不同观点的尊重和理解。
确实,在各个微信聊天群里,我一般都很少发言,因为在我看来,聊天群里往往鱼龙混杂,各种知识层面、修为素养、观点见解的人都有,而且很多群友并没有养成说理的习惯,对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要么在动机上质疑,要么在道德上贬低,要么在智商上讽刺,但就是不会就事论事,就理说理。
你替谁辩护,就说你是洗地、五毛、美分;你试图说理,就说你灌鸡汤、秀智商;你站的立场跟他对立,就说你是什么婊、什么贼,反正要么扣帽子、要么打棍子,根本不是说理的表达,只是语言的群架。
很多聊天群里的交流,往往只见一点,不及其余,多情绪化的碰撞,少理智性的思考。这其中可能有思想的火花,但更多的,却可能是无谓的口水。就像郭德纲的段子里说的:“遇到知音谈几句,不遇知音枉费舌尖”,在群里交流的都是成年人,由于大家成长环境不同,受的教育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其三观自然也会不同。而一个人的三观往往是最难改变的,因为长期的生活轨迹,会让每个人形成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和逻辑话语,你想用只言片语就将其改变或推翻,谈何容易。
所以我们在聊天群里,经常看见在谈一件事的时候,多是你说东他说西,你说鸭子他说鸡,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而只有在共同的认知层面和话语体系上,双方才有可能交流,正如夏虫不可以语冰,跟三季人不说四季话,一个人坐在井底,就会把井口当成整个天空,摸到了一根象鞭,就以为摸到了整头大象。跟这样的人,你是讲不清道理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破坏心情、影响他人。而我们的时间和生命如此宝贵,何必为一些无谓的人和事去浪费呢?
可能有人会说,不聊天你在聊天群里干什么?如果在聊天群就只能聊天不能转发,那么在卧室是不是就只能睡觉不能吃东西?在厕所是不是就只能大小便不能看书了?更何况,你喜欢在群里聊,所有人就都得陪你聊?你当是找三陪呢?有人愿意聊天,有人愿意看人聊天,有人感兴趣就看两眼说两句,不感兴趣就不看不说,有毛病吗?没毛病!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有人喜欢讨论,有人喜欢阅读,你觉得一篇文章满世界都有,别人可能第一次看到,你不喜欢这个观点,但不意味着别人就不赞成。你成天在群里嘚不嘚不管别人烦不烦,别人分享一篇文章就碍到您的眼了?这也太霸道了吧?只许你州官放火,不许人家百姓点灯啊?你真以为地球都要围着你转?世界都会因为你的好恶而改变?其实,如果想让别人都按着你的意愿来也很简单,您自己建一个群,在群里您大可以当一个独裁者,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定什么规矩就定什么规矩,只要不违法违纪,且有人愿意陪你。
说实话,我也奇怪,在聊天群里总有这么一些人,让你感觉到他们简直是用生命在聊天,无论白天还是深夜,你都能看到他们在刷屏,貌似很充实的样子。我不知道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会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最无聊的聊天事业中。我怀疑最大的可能,是他们聊了很多天,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之所以喜欢分享转发,是因为我觉得成型的思考可能比零散的争辩更有意义,分享本身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态度,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和转发,于人有所裨益和思索,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愿意改变的人改变,让愿意汲取的人汲取,至于不愿意接受的人,也完全可以无视。
正好最近《周冲的影像声色》公众号更新了一篇署名王小圈的文章,《如何修炼成一个有趣的人》,其中提到:“在我营造几十年的世界观里,我坚不可破的知识和逻辑架构,因你做出了调整,现在,我的世界观更完整更坚固了。找到一个能反驳我的人,把他有的但我没有的世界分享给我。我就拥有了更多的世界。”
我们应该学做一个系统兼容的人,不要因与自己意见不合就急于反驳,不要因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不予了解。多思考别人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少以为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这样既可能让自己受益,又不至于招别人讨厌。
一个人,只有谦抑,才有进步的空间,只有多元,才有多彩的世界。
著名学者徐复观当年就曾因为随意臧否一本书,而遭到过熊十力的痛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
多年后,徐复观回忆到: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近年来,我每遇见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
那些在网上没有细看别人的观点就开骂,没有思索别人的道理就开撕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说来也巧,就在我与那位群友争执的当晚,我喜欢的一个公众号《海涛评论》也更新了一篇文章,《明白这些道理,是人生的趣事》,其中的几条,仿佛就像是针对我们的这场争执量身打造的,可以想见,在网上,类似这样的人和事屡见不鲜,于王海涛也是深有同感。我就将其摘录下来,供大家思考,也给自己一个提醒:
▲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不因为别人与我的价值观不一致就辱骂他,但对危害我正当利益及公众利益的价值观保持愤怒。
▲只要别人的行为属于他的权利和自由,即便看不惯,也保持缄默。
▲不与陌生人争辩、吵架,不必谋求不相干的人对你的理解。
▲对公权力保持质疑,对私权力保持尊重。对公权,不能批评的,不赞美。对别人的私权,即便不维护,也绝不伤害。
▲知道什么是偏激的,并保持距离:因为偏激的观点总是更吸引人,激烈的行为总是更具煽动性。
▲不因噎废食。比如,即便有人你不喜欢,比如他的价值观与你不同,但如果他确实有明显的某个优点,也要学习他的优点。我曾经从这样的人身上受益匪浅。
▲价值观是有对错之分的。但一个人的价值观很错误,不代表他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成功;同样,一个人价值观很正确,也可能在世俗意义上穷困潦倒。然而,不能因为“脑残”的人很成功,就不坚持和不追求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的这篇文章,也不单单是针对那位群友,虽然我不知道他接不接受我的意见,但在其他群友的纷纷表态下,他最终还是停止了这一话题的争论,至少还不像有些群友,固执己见,无止无休,甚至动不动就人身攻击,把嘲笑和辱骂当成战斗,把别人的退让当成自己的胜利。
就像网上一个段子说的:永远不要和一个傻×吵架,输赢都不是好事。赢了,你只是吵赢了一个傻×啊!输了,你连个傻×都吵不赢啊?当然,我们也不要轻易把别人看成傻×,我看他人是傻×,料傻×看我亦如是。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当你面对别人的质疑:你是不是有病啊?你可以非常客气地回他:对啊,我有病,你没有礼貌,让我们原谅彼此的不完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