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从检索到效用》中,我提到了信息搜索相关的一些工具以及这些工具的用法,但基本局限于浏览器与搜索引擎相关,但那只不过是信息搜集技术的一个支线罢了,所以就有了这篇后续文章作为补充。
如果说,搜索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那么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建立数据库(资料库)就是解决未来的问题,从而进行风险控制,这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人类历史上,信息载体从最初的岩壁石刻,到传统的纸张书籍,再到近代磁带、胶卷、光盘,中间经历了千百年的技术迭代,到了信息时代,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信息载体就有手机、硬盘、服务器等储存信息的有形载体,其中手机在承载信息的同时也充当着信息传播的媒介(但这个说法并不是十分严谨,严格来说传播媒介应该是互联网)
信息搜集,首先就要明确承载信息的载体是什么,你在一个网站(手机app)上面下载了资料,实际上是你的电脑(手机)跟别人的服务器进行了数据传输。而信息搜集技术的信息来源,至少有一半源于各种服务器所搭建的网站、app等,这部分也可以粗浅的划分为线上搜索。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网络信息的物理载体,是来各种各样的服务器,那么,如何分辨不同服务器呢?有几个简单的区分:私人、商用;个人、企业、官府;民间组织、官方机构;按行业(工具)划分:电商、教培、K12、资讯、体育、设计、社媒、投资、安全、数据分析、营销推广等,也就是说,现实中很多机构都有相应的线上互联网配套设施,相信你也有使用过。那么,找到信息所在的服务器,就是信息搜集的一条路子了,其实跟找网站是差不多的,不过思路上更为清晰一些吧。因为现在国内互联网环境,信息驳杂,信息壁垒林立,所以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搜索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说个事啊,在多年以前,如果有人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让知识鸿沟的效用缩小,那我铁信,因为那时的互联网精神讲究的就是共享和开放。而现在,虽然我们依旧可以随意的查到诸如清华哈佛公开课的视频,可以在公众号里看到一些信息壁垒很高的行业,业内的大佬出来分享(欢迎关注同名公号时闻野望),还可以在小破站轻松的找到上厕所如何压水花的教程,但是信息鸿沟就会因此缩小吗?在我看来可能并不是这样,一方面,虽然我们能轻易的获取海量的信息,但筛选信息变得更困难了。我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我可以轻易的分辨一篇文章是不是引流软文,是不是一篇东拼西凑的缝合怪, 但很多人显然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一旦面临大量信息时产生了理解和决策上的困难,就容易焦虑,或者变的佛系……另一方面,奶头乐式的感官刺激产品现在实在太多了,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的精力,空暇时间的思考变得更少,信息甄别和筛选的能力就变弱了。
信息的甄别和筛选是信息获取里不可缺失的一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你已经是某个行业的佼佼者,那么关于这个行业内的东西你肯定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个叫经验,已有的知识积累能帮助我们判断一些事情。但首要条件,就是拿到行业内的信息,先在信息洪流里面筛一轮,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搜索、检索工具;互联网数据工具,比如在5118行业词库查看某个行业的所有关键词、高频词、行业根词;在生意参谋里拿到某一品类产品的tb销售数据,看看有哪家公司占据了市场份额,看看是谁在他喵的悄咪咪赚银子闷声发大财。
接纳吸收的信息要往时效性、权威性、严肃性、系统性方面靠拢,像地方官府的门户网站,高校开放的线上图书馆、多方信息机构等,这些都是高质量信息源头。官府发布的府文、庙堂颁布的法典、会议的章程和报告,平台的规则和风向,这些决策中心的信息往往会直接影响日后的摊大饼和分蛋糕,会涉及到某个行业的兴衰,间接影响某位在裸泳的前后浪和某群风口下的猪。
除了亲自获取第一手数据,我们还可以直接跟紧某个领域的牛人。因为信息终究是人生产出来的,长期的追踪某个圈子、关注某个牛人的动态,进而过滤、掌握最新的业内信息,是获取高质量信息的一条捷径。要注意的一点是,一个领域关注两到三个人即可,太多了反而会分散精力。
深耕一个领域,精进一个技能,在吸收信息的同时持续不断的输出,扩大公开象限,降低信任成本,拿到和强者交换信息的资格证,成为信息流通的一个节点,让信息主动来找你。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拱一卒,累计的资源和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各种难题,打通种种信息渠道(打破信息壁垒)
将信息转化为行为,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拿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套利机会来说吧, 得到一个赚钱的点子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操盘(实战摸索)、通盘(打通流程)、到复盘(优化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得实打实的去落地执行。期间不断的尝试和失败,权衡风险和收益,直到现金流转正的时候,吞下那块混着汗与泥的蜂蜜……
数据库:
信息的时效性虽然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价值,把这些信息搜集起来,整理成数据,就能重复使用,就比如说咱这个小破号的文章数据,标题、题图、字数、内容分布、发布时间等,再结合后台数据分析,就能知道怎样写更好了……
既然信息能重复使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信息存储下来,做成数据库(资料库)。对我而言,我的数据库=家族藏书馆+信息机构+外脑。在这个时代,低廉的信息存储成本,给了每一个普通人更大的成长和想象空间。
我认为,数据库对每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都很有用。这些数据(资料)可以是你对一个行业的理解,某个技能的打磨心得;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日,喜好;可以是客户的资料(跳槽的时候带走客户);可以是一家企业的过往,现在,和未来;还可以是种种维权渠道、各种法典和各领域内重要书籍…… 总之,在获取原始数据的同时,顺手就扩充数据库,拥有的数据越多,视野也会更全面,在任何事情里,对细节的把控以及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就能做得更好。
结尾:
信息搜集本质上是一门收集和处理多方情报的综合技术,放在今天依旧没有过时,甚至更为重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存在,就像大多数行业有着圈外人不知道的潜规则和业内黑话,信息搜集也有着暗色的一面,那些玩意也很有意思,不过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耗时大半个月,吭哧吭哧硬是憋出了这篇文章。这也是我第一次写长文,写的不好请各位多担待,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全文完,感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公主,如果你想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文章,请关注:时闻野望(ID:fork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