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依思言
1.
妍妍两岁十个月,随着语言、思维的不断完善,思想也越来越独立。
三岁,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妍妍正处于这个阶段,开始频繁说“不”、“打你”等不友好的词汇,甚至动手打人。我最初以为这是孩子性格出现偏差,需要软硬兼施,来纠正她这些坏毛病。
看了一些育儿书籍,才知道,这些是孩子开始独立的表现,开始有主见,有情绪了。她会有自我意识,知道为自己喜爱的玩具争取,也开始反对父母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她不饿的时候,还要让她吃饭。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虽然我努力这么做,可难免会有心情不好,情绪控制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顽皮,在我眼中,简直无法忍受。
最近,因为刷牙问题,打过她两次。打完之后,我开始反思,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方式与她交流,是不是应该多与她进行一些互动,多一些亲子游戏,让她在觉得在父母面前是有发言权的,而不是每天例行公事一样,刷牙、洗脸、睡觉。孩子在家,等待父母回家,激动地送上拥抱,说“妈妈辛苦了!”,我是不是应该对这份关心,表示出对孩子的肯定和嘉奖呢?
2.
记得有一个问卷,“父母爱孩子多一些?还是孩子爱父母多一些?”其实,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父母的爱和依赖,远比父母给他们的要多。
昨天,妍爸的眼睛不舒服,晚上回到家,妍妍看到爸爸的第一句话,不是问,“爸爸,你有没有给我买好吃的呀?”,而是关心地问,“爸爸,你的眼睛好点没?还疼吗?”听到这话,我们都有些震惊,这真不像是一个还不满三岁的孩子说出的话,这么懂事,让我不由得心头一颤。妍妍长大了,虽然她还是我们眼中的小不点,可是,她学会了关心父母,并及时送上暖心的问候,这比什么都重要。
3.
晚上,吃完饭,见妍妍正和姥姥玩太空沙,玩得正尽兴。正准备开始洗碗,却听见客厅传来妍妍的哭声,姥姥不明所以,妍妍却一脸烦躁,甚至又开始说“打你”,而小姨正在严厉地批评她。
因为说“打你”两字,妍妍已经受到家里所有人的批评教育,虽然在各种严厉措施下,她逐渐收敛,可一着急,还是说了出来。我放下手中的碗,走到妍妍面前,见她哭得梨花带雨,似乎受了很大委屈。我知道,是因为又挨批评了。我蹲下身来,给她一个拥抱之后,慢慢开导她,“妍妍,发生什么事了?可以和妈妈说说吗?”她只是哭,越哭越伤心。
我把话题转向姥姥,“姥姥陪妍妍玩沙子,妍妍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告诉姥姥,但是,我们不要哭,好吗?”见她的哭声小了些,我问明情况之后,才知道,是姥姥把她的沙子用小铲子铺平了,而之前,沙盘内的沙子是零散的,她喜欢沙子本来的样子。
我耐心地询问并安慰她,终于,她点了点头,破涕为笑。
原来,她并不是真得想打人,只是苦于无法表达心中想法,加上着急,情急之下,才会这样说。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打你”背后的原因,只是在压制现象,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陪伴她在大沙盘玩沙子的一个多小时里,她很开心,不哭不闹,也不嚷着看电视。我用模型盖起了一个个城堡、城墙,建起了堡垒,还做了小乌龟、小鳄鱼、蝴蝶,然后,我们分别拿着各自的士兵,展开攻势。当我说,士兵要朝小鳄鱼开枪时,妍妍一把从沙盘里拿起小鳄鱼,说她要保护小鳄鱼。在孩子的心里,哪怕只是一个模型,她也不愿看到流血,不愿看到小动物受伤。
想起最近看过的一部英国电影《德雷尔一家》,其中最小的孩子酷爱小动物,以至于他对飞禽走兽,各种小动物都喜爱至极,或许这才是孩子的天性。亲近自然,亲近小动物,会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4.
陪着孩子学习《三字经》和《弟子规》,重温这些熟悉而通俗易懂的话语,感悟读书与做人之不易。幼儿时期都开始学习的知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能真正领悟。
带着孩子,边走边玩,边走边学。
育儿,真是一门学问。
当孩子与父母的心,不再有隔阂和距离,那样的亲子关系,该是多么融洽而美好。
学着理解孩子,哪怕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异想天开。若能放下父母这样高高在上的称谓,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知己,孩子又怎会不心存感激?不由衷地感到欢喜?
妈妈,我太喜欢你了。
妈妈,你真棒!
妈妈,你多吃点啊,不能吃凉的,吃凉的肚子疼。
妈妈,别看手机了,会把眼睛看坏的……
孩子,我想说:
这些话,对妈妈来说,宛如天籁之音。
365极限挑战.Day77
怀左写作训练营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