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快手视频时,我无意间刷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亦含结婚时的一段致辞。
了解到,她已经在结婚后一年内自杀。
“这只是一本小说你们都不敢读,可是这是我的人生,你们却让我活下去”。
因为看到评论中这句话,我对这本小说很好奇,也为作者感到惋惜,所以才去听了这本书。
两天听完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以前就知道这本书,也就是大概知道它是一本老师诱奸女学生的小说,一直没想着去读。
这两天,听这本小说的整个过程,都是很压抑的。
因为最近眼睛有点疲劳,所以才选择听书,后面有机会,还是想买一本纸质书,重新再读一读。
这个故事很悲伤,很难想象这个世界有如此阴暗的一面。
这本小说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改编的,直到后来,作者以自己的死给世人警示,才让更多的人关注到。
我查了很多关于林奕凡的文章,视频,看了她生前的专访。
关于作者林奕凡的专访,看了很多遍。
以下灰色部分都是我看林亦含这个采访视频,不停暂停,一点点记录下来的。有部分删减掉了。
这是她生前八天接受的专访。
林亦含生前八天采访时,说:很多人看完这本书会说这是一个关于女孩子被诱奸,被强暴的故事。
而用她的话来概括,这是一个关于女孩子爱上诱奸犯的故事。
她说,房思琪终将走向毁灭且不可回头,正是因为她心中充满了柔情和爱,她有欲望,有爱,甚至到最后她心中还有性。
所以这绝对不是一本愤怒的书,一本控诉的书。
她说,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这个人他包包外有个套子,雨衣外面有个套子,什么东西外面都有个套子。
套子外面还有一个套子,她这个小说也是个套种套的故事。
她说:先谈到里面这个套子,是存在小说里面的角色李国华身上的。
她说:李国华现实中的原型是胡兰成,李国华是胡兰成缩水了又缩水的赝品。
她说:我们都知道所谓人言为信,我今天甚至没有要谈到所谓大丈夫,所谓仁,所谓义,所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谓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浩然正气,
没有,她要讲的是小情小爱,她要讲的是中国诗的传统,抒情的传统。
讲的是诗经从情诗被后代学者抄译误读成政治诗之前的那个传统。
她不明白李国华一类人,为什么能背叛那个浩浩荡荡五千年的语境,难道他的文学才华只是巧言令色。
她说,当你阅读时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实的,当你阅读时感受到美,那也是真实的。
她说,她的精神科医师,在认识她几年之后对她说,她是经历过越战的人。
然后又过了几年,他对她说,她是经过集中营的人。
后来他又对她说,她是经过核爆的人。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
而她要说的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她说她酝酿这个故事很久,每天要投入固定八个小时的写作当中。
她之前每天的阅读都是在给写这个小说做准备。
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准备,她正式写这本小说是很快的。
在那个八个小时里,她会非常投入,再加上这个故事跟她本身非常贴身。
使她情绪崩溃,她每一天都会反复进入到情绪崩溃当中。
每天,起床,打扮好,去她习惯的咖啡厅写作,情绪跌入谷底,一边流泪,一边写作,没有办法吃食。
每天都是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结束这八个小时。
在身体很不舒服的情况下,情绪的深渊里完成这本书。
她说,小说中的房思琪和刘怡婷,在她们开始要建立自己的思想时,不只是文学上的思想,对一切的想象,对爱情的想象,对性的想象,是伊文姐姐带她们了解文学,伊文姐姐是一个可能性,而李国华是就把它打断的那个人。
在房思琪13岁时,就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利用职权长期诱奸,强暴,性虐待。
房思琪的人生,因为李国华的出现,而歪斜了。
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无力改变。
我觉得刘怡婷也是另一个房思琪,是本该拥有着美好生活,正常的恋爱的房思琪。
书中写道“一个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会说出去的,因为太脏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
此后,她的人生就一直处在半睡半醒的梦魇当中。
书中写道“我是喝掉的柳丁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灯火流离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人看得到也没人需要的北极星”。
她其实是痛恨、厌恶李国华的,但是只有她在说服自己爱他时,她的痛苦才能减轻。
因为她在书中总是说“你爱的人让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李国华利用文学的力量,以爱情的名义,给房思琪洗脑,让她误以为老师是爱她,才会对她做这一切,甚至让她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事实上这只是李国华为了和她发生关系时的巧言令色。
现实生活中,这个老师还是林奕含父亲的好朋友,林奕含和她女儿也是从小一起玩的好玩伴。
书中写道“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人一旦长期有罪恶感,会导致心理疾病,自闭,做事情畏首畏尾。所以房思琪抑郁了。
书中写道“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诡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这本小说值得大家去读。
尤其是有女儿的父母们,处在花季的少女们。
真的愿世间再无“房思琪”,更希望世间再无“李国华”。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从书中,网络上,电视上,就能了解到世界的背面。
人们总说,一个人只有经历痛苦磨难,才能够成长。
并不是所有的痛苦经历之后,会让人变得更强大。
像房思琪这样的经历,这种痛苦,它是毁灭性的,是无论多少爱,多长的人生,都治愈不了的。
多么美好纯洁的一个女孩,她原本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有着正常的生活轨道。
她和李国华的这场畸形的恋爱,折磨,摧毁了她的一生。
她无法感受,我们普通人,认为很平常的一种美好情感。
即使后来,林奕含遇到了真正爱她,欣赏她的人,还是不能够带她,走出曾经的阴影。
她已经无法正常地爱与被爱。
他的先生对林奕含表白的时候说道:“我可以遇见林奕含,是我做了好几辈子的好事,才能得到。是你让我爱上海洋、爱上沙滩,是你带给我这辈子无穷的快乐,我要谢谢你。”
她拥有花一般的年纪,花一般的容颜。
她那么热爱文学,她的文字那么美,而且富有感染力,她的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事,她也许还会给大家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她会是作家界一颗璀璨,特别的星星,用星光给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然而文学却辜负了她。
就像她说的,也许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此时此刻房思琪这样的事件仍然在上演。
我不知道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阴暗的一面,这么肮脏的人性。
女性在这个世界,始终处在弱势地位,也很容易受到伤害。
作者林奕含也想努力地生活,但是她冰冷的心,却始终无法热情起来。
在她心里,有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是没有办法,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的。
她用文字书写了,她悲伤压抑的一生,却仍然改变不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
她也想热爱这个世界,她也想努力地、坚强地生活下去。
可是她自己,始终无法释怀。
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也许这是结束她痛苦的一种选择。
对她来说,这是一种解脱吧。
愿在天堂里的她,能忘记她在这世间一切的不美好,像从来没有受过伤一样。
我们会记住这个漂亮,笑容甜美的女孩,记住她用她的一生创作出来的小说。
记住她的善良,她的美好,以及她用生命对这个世界发出的叩问。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以爱情的名义, 欺骗着无知少女。
利用文学,利用几千年的语境,甜言蜜语,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和女孩发生关系。
其实这是一种变相诱奸。
在女孩们情窦初开时,她们很单纯。
她们不知道,童话里的爱情,只存在童话故事里。
她们会被言情小说,偶像剧,感动到流泪。
她们向往美好的爱情,很容易相信人,她们可以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牺牲很多。
而且那个年纪有了爱情的她们,还不懂得爱自己。
在每个女孩,还没有建立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还比较模糊。
她们无法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知,很容易中了那些伪装者的圈套。
尤其是一道貌岸然的人,还会对未成年女孩下手。她们的心智更不成熟。
对于没有性教育的女孩,不管是十三岁,十六岁,还是二十岁,过早的接触性,对她们的身心,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大人们,在女儿到了一定年龄时,应该要有性教育,教她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如果家里是男孩子,从小就要教育他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让他不要把感情当游戏,更不能伤害女孩。
什么亲戚,邻居,德高望重的老师,哪怕是年龄差距很大,都不能完全相信,因为你看不清他们的内心。
平常看起来多么正直,才华横溢,地位多么高的一个人,也许他的内心,住着一个猛兽也不一定。
作为家长们,要经常给孩子灌输危险意识,防患于未然。
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每个女孩,都该有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和异性独处,和异性到偏僻的地方。
像李国华这类人,他们是没有心的。
这两年娱乐圈报道出来的,某些事件,也足以颠覆人的三观,颠覆我们的想象。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
有时候,天都在阴沉着脸,流着眼泪,滂泼的大雨,依然冲刷不了,那些肮脏的灵魂。
有时候,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依然洁净不了受过伤的人,心里的委屈和痛苦。
希望这个世界上的干净,能大于不干净。
希望有一天,每个人心中的世界,都是美好的。
每个人想起这个世界时,嘴角会微微上扬,贪恋这个世界的每寸土壤。
哪怕再久,也看不够这个世界的风景。
愿以后的雨,能温柔地轻抚这个世界。
每一个下雨天,空气中弥漫的是柔柔的思念,夹杂的是些许浪漫的味道。
愿以后的雪花,不再带着一颗颗沉重的心。
每当开始下雪了,能轻松的跳着舞,装扮这个洁白美丽的世界。
Hi ,我是心梦童话(ღ˘⌣˘ღ),喜欢读书写作,分享人生感悟,聊聊情感,用文字记录人生中那些美好点滴。ღ关注我,我们一起成长,愿我们眼中总有光芒☼,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