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汉二年),汉高祖刘邦乘项羽率军离开彭城前往齐国平定田荣、田横之乱的机会,挟持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卬五路诸侯,组成五十六万大军,浩浩汤汤攻入项羽的老巢彭城,纵兵抢掠财宝与美女,天天摆酒席开趴体。
远在齐国的项羽听说自己的老巢被刘邦一锅端了,气得暴跳如雷,亲率三万骑兵从鲁县穿过胡陵到达萧县,出现在彭城灵壁以东的睢水边。此时,汉军上下还沉浸在占领彭城的巨大喜悦之中,喝酒的喝酒,抢女人的抢女人,夺宝的夺宝,哪里想得到项羽来得如此之快?
项羽一到睢水,马上发动猛烈的攻势,汉军猝不及防,被项羽的三万骑兵杀得丢盔弃甲、血流成河,十余万士卒在仓惶逃窜中掉进睢水,睢水因此被堵塞而断流。
项羽回兵向汉军发动进攻时,刘邦估计还在喝酒或干别的什么事,等他收到讯息,为时已晚——他被项羽的楚军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住,插翅难飞。
此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意思是说:就在刘邦被楚军团团围住的时候,突然西北方向狂风大作,摧折树木,掀毁房舍,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于是大乱,队阵崩溃。这样,刘邦终于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
在这里,司马迁简直是把《史记》当作《封神榜》来写。实际上,刘邦当时之所以得以逃脱楚军的重重包围,与项羽手下的一个人有关。
此人就是丁公。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丁公是季布的舅舅,曾担任过楚军将领。彭城之战时,负责围困刘邦的将领中便有丁公。
当时,丁公负责在彭城西面围困刘邦,巧合的是,刘邦仓惶逃窜时正好选择了这个方向。刘邦迎面撞进丁公的包围圈,心下叫苦不迭,只好硬着头皮与丁公的楚军混战在一起。
若论战场拼杀,刘邦的战力实在是太稀疏平常,根本就不是丁公的对手。刘邦且战且退,好几次差点就成了丁公的刀下亡魂。
就在危急时刻,刘邦突然回头对丁公说:“我们两个都是英雄好汉,何苦互相为难!”(这回知道那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是怎么来的吧)
丁公一听刘邦这话,想想也是,大家都是英雄好汉,出来混口饭吃不容易,何苦相互为难呢?于是丁公下令撤兵,给刘邦让出了一条道。
刘邦万万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竟然真就把丁公忽悠住了——嘿,早知道这么简单,刚才就不逃啦,逃得满头大汗,回去又要换衣服又要洗澡,多麻烦。逃?对,逃!刘邦回过神来,赶紧拔转马头逃之夭夭,连一声谢谢都忘记说了。
三年后,即公元前202年,刘邦灭掉项羽,登上皇位,大封有功之臣。丁公想,彭城之战,若非我丁某人放你刘邦一马,你刘邦能有今天?于是前去拜见刘邦,希望也能得到刘邦的封赏。
不料,丁公刚刚进去还没开口呢,刘邦却抢先说道:“丁公当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于是下令捉拿丁公,并就地正法,斩首示众。
值得注意的是,刘邦杀丁公时还说了一句话。他说:“让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刘邦的这句话,暴露了他杀丁公的内心真实想法——他这是在杀鸡儆猴,是在告诫天下臣子,别对大汉王朝不忠。
事实上,刘邦自沛县起事以来,所网罗、招纳的逃亡反叛之人难道还少吗?韩信、陈平、英布等等,无一不是从项羽的阵营之中“叛逃”过来的,就对项羽的忠诚而言,韩信等人与丁公又有何区别呢?当初,韩信、陈平、英布等人从项羽阵营叛逃到刘邦阵营,刘邦为何不杀了这些人?而现在,又为何要杀丁公呢?
此一时彼一时也。在争夺天下时,刘邦巴不得多从项羽阵营中坑蒙拐骗一些人过来,以便为自己夺取天下增加筹码。而如今,刘邦已经取得天下,他要的是臣子的忠心。
丁公这时候找上门去,简直就是给刘邦送反面教材。刘邦为了教育自己的臣子要忠心,不杀他丁公杀谁?
最难猜测帝王心!